我国宅基地分配的主要时间段,集中在80年代,而村内保留的机动地,也在后续几年内,被慢慢分光。可以说,在大多数农村,尤其是集聚提升类村庄,宅基地已经处于饱和状态,部分宅基地也已出现闲置情况。
为了解决宅基地闲置问题,佛山南海、安徽凤阳、江苏南通、湖北鄂州、广西等多地,推行了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并制定退出补偿标准。而面对继续推行的宅基地有偿退出,部分农民疑问,未来还会有农民离村离宅吗?
其实,宅基地有偿退出,是为了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但宅基地退出,也并非只是“腾地方”那么简单,因为这涉及大量农民家庭未来保障,而相关政策推进情况,就需要农民重视。
为何对于宅基地,农民不敢也不愿退出?
农村居住的优势,除了独家独院以外,基本自给自足的物资供应模式,能够让农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生活开销。而退出宅基地进城后,农民不仅无法再自给自足,而且还需额外支付停车费、水费、物业费等生活费用,其家庭生活开销会明显增大。尤其是多地禁止60岁以上农民,从事建筑行业,宅基地对很多农民,就显得更为重要。
与此同时,农村老人数量,正变得越来越多,关于这一点,《2023年度国家老年事业发展公报》表示,截止到2023年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超过总人口的21%。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在农村养老,在整体上,能降低城市养老资源分配压力,在农民个人上,既能减轻子女压力,又能实现低成本养老,所以不愿意退出宅基地。
总的来说,农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能保障农民低成本生活,且很多农民无力支付城市生活开销,此为“不敢退出宅基地”,同时,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农村能够为农民提供低成本养老,此为“不愿退出宅基地”。因此,对于宅基地,农民不敢,也不愿退出。值得一提的是,试点成功的关键,是优化生活保障,先于鼓励退出。
政策近乎明示,养老医疗同待遇农民更放心。
《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表示,各地要统筹考虑区位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的宅基地盘活利用方式,并鼓励借此发展休闲农业等项目。从这一措施可以看出,解决宅基地闲置问题,政策上推行的是因地制宜,重点是“产业盘活”,而非简单的统一有偿退出,这也是对农民资产的一种保护。
除此以外,对于宅基地有偿退出,社会各界都积极表态。《第一财经》表态,宅基地退出一定要给农民留个后路。汪三贵表示,让农民在城市内享受和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养老、医疗同待遇,才能真正推进宅基地有偿退出。另外,严跃进也表示,在子女教育、福利待遇以及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做好保障,比单纯的奖励更有效果。
关于宅基地有偿退出,农民应该注意什么?
一个是宅基地有偿退出,这一试点工程,采取的是自愿原则,任何人和单位不得强制,农民要牢记。另一个是盘活宅基地还有很多其他方式,以使用权跨村有偿调剂为例,它的补偿标准,要高于有偿退出,建议农民理智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