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天真蓝、海马体等“最美证件照”,突然遭遇“打脸”,冲上热搜——“考研报名禁用海马体照片”等相关话题引起网友的热议。
在当下“看脸的世界”里,证件照能不能修?真与美之间,该如何抉择?大家一起来聊聊。
焦点
过度修图的照片 对考研报名有何影响?
近日,随着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启动,部分报考点发布公告,明确指出考生不得使用经过专业修图和摄影技术处理的照片作为准考证照片,如海马体照片。
此规定引发了大家的广泛讨论。一些人认为,照片完全真实,有助于维护重要考试的学术严肃;另一些人也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种规定限制了个人追求形象美好的权利。对此,海马体照相馆回应:从2021年开始,针对教育报考、签证回执类证件照就推出了原生与精致两种版本,以确保符合相关要求。
记者了解到,考研报名的照片一般要求真实表达考生本人近期相貌、脸部无遮挡、不得对人像特征进行技术处理,不得化妆(浓妆)等。而部分过度修图的照片,虽然因为美颜效果而在近年受到欢迎,但可能会因为影像与真人的差距过大,在人脸识别、人证核验等环节带来难题,甚至影响考试及后续入学时的身份核验。
消费者说
“完美修图”或加重人们的“容貌焦虑”
嘉庚学院新闻系大四学生郭琳欣:近期,我提交了2025年考研报名申请。作为新闻“当事人”,我明白考研禁用海马体照片的规定,并不是单方面针对某个企业,而是提醒广大考生应更加注意证件照的规范程度。我注意到身边有一些考生,在拍摄完证件照后要求商家在原图的基础上“美颜”,导致相片“面目全非”,这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面对规则应该说一不二。
网友“蜜蜂”:照片本身就并非“所见即所得”,因为镜头会产生畸变,横屏拍显胖、竖屏拍显瘦,不同焦段的相机,拍摄出来的人像也有不同。不少证件照要求露出耳朵等五官,但一些贴面耳的人,在部分特定焦段的镜头拍摄下,耳朵会“消失”,自然拍摄反而不符合要求,不得不做一些调整。所以,我认为合理而不失真的修图应该是被允许的。
留学生Dr. Zhang:在国外留学的8年里,我发现部分外国证件照的要求和国内不同,比如可以化妆、佩戴耳钉等。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外国人在拍摄证件照时大多不太注重相片的美颜,常常拍完就直接定稿、打印、上传,没什么“容貌焦虑”。我认为,当“完美修图”成了风气,“容貌焦虑”就会更加作祟。
从业者说
人照不符未必全是修图的“锅”
“初见摄影”工作室主理人林志成:作为一名摄影师、修图师,我会以尽量满足顾客修图要求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收获一个更好的形象。为了“人照合一”不失真,我在修图时会尽量不动五官,或是在真实比例上放大缩小,并保留一定毛孔纹理、皮肤细节和人脸自然存在的不对称情况。
但是,人照不符也未必全是摄影师或修图师的“锅”——人本来就是会发生变化的,胖瘦、衰老、整形等一系列原因,都会一定程度导致真人和照片不像。此外,这几年随着AI修图等技术的兴盛,为自己的照片加美颜已不再是一件新奇的事。
专家观点
依赖过度美颜或造成自我认同困惑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社会工作系心理学博士郑思明:在考研报名等正式场合,是否能使用美化的照片,本质上应取决于相关规定和法律责任的要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选择美颜照片去呈现自己的形象,可能是由于个体在当下真实的自我和理想渴望的完美自我之间存在差异;为了获得一个积极的印象,以美颜相片的方式做出选择性地呈现,让自己更具有吸引力,以期望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
同时,这也反映了这部分群体在自我形象、自我价值和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对于自我形象的认识和接受也在不断发展,他们对于理想的自我、真实的自我和他人眼中的自我等方面,可能会趋于统一,实现最终的自我认同。反之,如果依赖于过度美化的照片,也可能会造成个体在自我认同上的困惑,导致他们难以区分理想化的自我形象与现实中的自我,带来新的心理困扰。
(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