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出精彩人生

图片
图片
在兰州这座充满文化底蕴与活力的城市,处处闪耀着热爱运动的光芒,而宦继明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他的故事,从武术到跆拳道,从少年追梦到成为备受尊敬的教练,每一步都写满了汗水与热爱,每一个转折都蕴含着动人的情感和深刻的意义。
训练
胖乎乎的“双面侠”
当记者走进武英武道馆时,目光立刻被宦继明吸引。他身材胖胖的,圆圆的脸上总是带着笑意,那笑容极具感染力,仿佛能驱散训练馆内紧张的气氛,就像一个温暖的太阳,让人不自觉地想要靠近。
此刻,他正和助教一起指导学员们的动作规范。只见他站在场地中央,眼睛如同鹰眼般敏锐,原本笑眯眯的模样在训练开始的瞬间全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严肃。他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彰显着对跆拳道的尊重和专业。
他认真地观察着学员们的一招一式,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刻走过去纠正。在示范动作时,他的身姿变得矫健灵活,出拳虎虎生风,踢腿刚劲有力,与他胖胖的身形形成鲜明对比。那熟练而标准的动作,让周围的人都为之惊叹。
他对助教的要求同样严格,两人一边交流一边调整学员的姿势。他的声音洪亮清晰,在训练馆中回荡,每一个指令都简洁明了,让学员们能迅速理解并执行。在他的指导下,整个训练馆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严谨认真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他对跆拳道事业的热爱和对培养学员的执着。
结缘
始于电影《少林寺》
1978年出生的宦继明,与武术的缘始于1982年电影《少林寺》的公映。这部电影如同星星之火,瞬间点燃了1983年全国的武术热潮。在西固区,有一位武术名家开办武术班,当时还是个孩子的他,怀揣着对武术的憧憬,毫不犹豫地报名了。那时候,他眼中闪烁的是对武术纯粹的热爱,就像一颗种子,在武术热潮的滋养下,开始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从此,7岁的他踏上了武术之路。宦继明到现在都还记得,学的第一套拳是初级一路;第一套剑法是八式剑;第一套棍法是梅花条子棍。
收获
为更多的学员带来改变
“我的大徒弟,患有先天骨髓炎的遗传性疾病。柔韧拉不开,横竖叉最多就90度,但他有个特点是速度快,反应快,力量大,而且特别能吃苦。那时候,每次训练,我一直给他当陪练。2007年第一次参加省跆协举办的甘肃省吐鲁沟杯跆拳道比赛,就拿了冠军。2008年参加甘肃省跆拳道馆交流赛,当时他的段位只是绿带,把一个段位是黑带的选手,压制得腿抬不起来,对方基本没什么机会出腿,又拿了一个冠军。还有个徒弟,本来就有点笨手笨脚的,走路都会把自己绊倒。但是我一直鼓励他,他也一直都在坚持,去年漂亮的跳后旋,他终于可以做上了,真的是非常惊喜。”说起徒弟们的点点滴滴,宦继明眼里全是满满的星光。
他的努力和付出,都在学员们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每一个孩子的成功,都是他教学成果的见证。这些成果,也激励着他继续在跆拳道教学的道路上前行,为更多的孩子带来改变。
推广
让跆拳道在兰州发扬光大
宦继明深知跆拳道不仅是一种格斗技术,更是一种注重礼仪和细节控制的运动。在他的跆拳道教学中,礼仪教育贯穿始终。“跆拳道要求严格遵守训练时间、着装规范等,例如,学员每次上课都要穿着整洁的道服,系好腰带,提前到达训练场地。同时跆拳道强调向国旗敬礼、向教练和同伴行礼等礼仪。每次训练开始和结束时,学员都要向教练鞠躬表示尊敬,教练也需要给学员回礼。”宦继明说。
这种对细节的严格要求会逐渐培养个人在城市生活中的自律习惯。在对练过程中,双方在开始和结束时也会互相行礼。这有助于在生活中,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在城市这个多元文化的环境里,尊重他人的职业、信仰和个性差异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基础。
宦继明说:“希望用自己的方式,点燃人们对跆拳道的热情,让更多人走进这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世界,带着更多的人走进跆拳道的精彩世界,感受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成长。让跆拳道在兰州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发扬光大。”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苏晓 见习记者 杨嘉琪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