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医生离开大厂,互联网医疗平台不再执着于全职医生

全文2886字,阅读约需9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京东健康互联网医疗业务部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全面调整,全职医生部被划归至后端支持部门,目前全职医生团队人数不足百人。

02过去几年,已有数千名全职医生离开互联网大厂,互联网医疗平台不再执着于全职医生。

03然而,兼职医生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成为互联网医疗平台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04未来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最大考验是对兼职医生群体的管理,既要控制人数,又要备足人手。

05专家表示,互联网医疗的全职医生时代已经过去,兼职医生将成为供给侧的唯一选择。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健闻咨询》获悉,京东健康互联网医疗业务部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全面调整,其中,原本作为前端业务部门的全职医生部被划归至后端支持部门。

一个重要的事件背景是,今年上半年,京东健康旗下的京东家医事业部被分拆,同时,京东健康的全职医生数量也逐渐萎缩,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京东健康的全职医生团队人数已经不足百人,仅为高峰时期的1/4。

“这意味着京东健康不再把全职医生看作是一个有可能的盈利点。”一位京东健康的内部人士表示。

对于互联网医疗平台来说,自建医疗团队曾经是彰显决心和实力的最好证明。平安好医生、微医和京东健康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根据财报等公开信息统计,2020年前后,平安好医生的自有全职医生团队人数超过2200人,微医为520人,京东健康接近300人。再加上其它互联网公司的自有全职医生数量,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保守估计至少招募过超5000位全职医生。但短暂的绚烂过后,行业早已是另一番图景,全职医生的数量也不再是那个可以公开披露的数字。

据《健闻咨询》了解,平安好医生目前自有医生的数量也下降到数百人规模。就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过去几年,已有数千名全职医生离开了互联网大厂。

“本质上,互联网公司自建医疗团队,是对这个行业的误判。”某互联网医疗平台创始人刘小东(化名)表示,自建医疗团队服务好,但成本高,需要消费侧有较强的支付意愿和能力,但这一点恰恰是互联网医疗的短板。

在他看来,不管未来这个行业如何起落,全职医生必然会慢慢淡出,更具性价比的兼职医生才是供给侧的唯一选择。

图片

模式的流变

说到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全职医生模式,自然就避不开平安好医生这个开创者。

在2015年“平安好医生”产品上线前,国内的所有互联网医疗平台,包括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采用的都是所谓的“平台模式”,即平台本身不拥有医生,所有合作医生都是兼职上线,双方的利益关系是,平台从医生的诊疗费用中抽取一部分作为中介服务费。

互联网背景出身的王涛是“平台模式”的颠覆者。2015年4月21日,平安好医生APP正式上线。在当天的产品发布会上,王涛以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做了产品介绍,他重点提到,平安好医生构建了三层医生体系,其中最核心的家庭医生体系,团队由平安严格筛选,全职招募,年内规模预计扩容至千人。

这是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首次出现“全职医生”的概念。一家以技术为底色,毫无医疗背景的互联网公司,要收编上千名医生,这个故事听起来多少有些不合逻辑。但王涛对此的回应是,“如果不拥有优秀的医生,如何谈得上互联网医疗”、“真正的好医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哪还有时间来做兼职。”

自建医疗团队的好处显而易见。由于平台对医生的掌控力变强,服务的时效性明显提升。再加上第一批从医疗体制中走出来拥抱互联网的医生,大多是有能力有情怀,希望改变传统医疗积弊的中坚力量,问诊质量很高。用户体验超级好,这是平安好医生有别于其它在线问诊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它仅用一年时间就收获上亿用户的根本原因。

但其中的弊端也同样明显,相比平台模式的“轻”,自建医疗团队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是要“重”得多的运作方式。根据平安好医生的招股书显示,2015年,公司的员工福利开支为1820万元,2016年猛增至5380万元,2017年为9420万。如果再往后看,2020年的峰值时期,平安好医生的医疗团队达到2247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53%。

而同一时期,另一家互联网医疗平台,微医也启动了全职医生的招募之路。但微医和平安好医生完全是两种逻辑。微医招募全职医生,更多是为了满足互联网医院在线下实体的运营需要。其线上问诊的部分,主力仍然是兼职医生。

平安好医生的另一位重要追赶者是京东健康。京东健康成立于2019年5月,那一年的8月,平安好医生基于自有医疗团队的独特资源,推出了家庭医生业务。这个时期的平安好医生已经坐拥3亿用户,1000多人的自有医疗团队显然已经无法承载如此巨大的问诊需求。因此,平安好医生一方面开拓外部医生合作,一方面将全职医生资源投向了对服务品质要求更高的家庭医生项目。

很难说京东健康的战略规划是否参考了平安好医生的演进路径,但从大的业务方向来看,两者在这一时期呈现了高度雷同的表征。2020年,京东健康发布了自己的入口级产品——京东家医,并首次对外透露已经组建了近300人的全职医疗团队,作为家医服务的核心力量,这些医生的从业经历普遍在10年以上。

在刘小东看来,平安好医生在2015年选择自建医疗团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那时候的兼职医生体系并不成熟,想要大幅提升用户体验,用全职医生来做平台的冷启动,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竞争优势。而对于2019年的京东健康来说,砸钱做自有医疗体系的供给,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它会比兼职医生的服务更好一点,但这种程度的好,在消耗大量资源的同时,并不会带来用户端更强的付费意愿。”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苦苦摸索了4年以后,京东健康于今年正式分拆了家医事业部,全职医生职能也逐步调整。

而依靠平安集团的资源禀赋,平安好医生在大幅收缩自有医疗团队的基础上,靠B端付费的优势重新升级了家医业务,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兼职最具性价比

如果我们细看当下各家互医平台的公开数据就会发现,几乎没有哪家公司会单独披露全职医生的数量。大家强调的都是同一个词:外部签约医生。

也就是兼职医生。

平安好医生在2024年中报里披露,截至今年6月,建立了覆盖29个科室的约5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累计签约专家医生近2900位。阿里健康从未对外招聘过全职医生,财报中也一直将签约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并统计,最新数据为22万人。京东健康则索性不再提及医生端的数字,而用日均在线问诊量替代。

此外,美团、微医、丁香医生的相关人士也向《健闻咨询》表示,平台上的在线问诊服务绝大多数都是由兼职医生提供。

成本是兼职医生最显著的优势。一位互联网医疗平台互医业务的资深高管向《健闻咨询》透露,兼职医生单均成本是几块钱,全职医生则高达50元左右,“全职要交五险一金,薪资还不能太低,一天8小时也就接50单左右,性价比很低。”而兼职医生则不同,撇开后台管理的成本不说,问诊服务是随单付费,这意味着平台在人力这件事上至少不会亏钱。

穿透成本,更大的症结在于用户的付费习惯。还是以早期的平安好医生举例,如前所述,2015-2017年,平安好医生在自建医疗团队上的成本分别是1820万元,5380万元和9420万元,对应回答的咨询量分别是1160万次,6600万次和1.34亿次,折算下来,单均成本分别为2.43元、1.07元和0.83元,甚至比兼职医生还低。

这是因为,早期的平安好医生对问诊进行了高额补贴,用户几乎不用付费。换句话说,即便全职医生的人力成本较高,但只要问诊人数足够多,这些医生的价值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如果再加上合理的收费,就能覆盖掉这部分成本。但显然,后面两个因素在当下并不会同时满足。

另一个重要的变量是,随着在线问诊形态的普及,兼职医生的供给已经不成问题,而各大平台在长期实践中也已经摸索出了一套高效低风险的兼职医生管理体系,包括人脸识别上线、科学的排班制度、优先派单机制、用户评级体系等等。

“通过更规范的管理,兼职医生完全能够取代全职医生的工作,像我们现在凌晨的排班,都是兼职医生在顶。”上述高管表示,一方面他们会给予夜间排班医生更高的酬劳,另一方面,如果有医生排了班没上线,平台也有相应的惩治措施。奖惩结合,以此来对兼职医生进行管理和约束。

“对这些互联网医疗平台来说,未来的最大考验是对兼职医生群体的管理。既要控制人数,让每个人能分到足够多的订单,又要备足人手,应对特殊情况下的人手紧缺。”刘小东表示,但无论如何,互联网医疗的全职医生时代已经过去了。

文 / 毛晓琼

编辑 / 庞贝贝 李琳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