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前两天,航天科技集团在珠海航展上,集体展出了自己在防空领域的三件新作:红旗-16FE、猎鹰-70和飞豹-10A。本来国产防空系统就已经很复杂了,这三者一出来搞得大家更懵,但把这哥仨捋一捋,也基本就能弄清楚国产防空系统的主流发展模式了。
的160千米的“中程防空导弹”有点离谱
红旗-16FE应该是外界最熟悉的中程防空系统了,而整个红旗-16系列则是国产防空导弹中,最标准的发展模式。90年代末,红旗-16以吸收少量俄制“施基利”技术,立足中距防空的思路立项,并且很顺利完工。2008年,舰载版海红旗-16A随着首艘054A服役正式亮相,同期陆基型红旗-16A也进入陆军服役,成为空军红旗-9/S-300麾下的辅助单位。40千米射程的红旗-16A,在当时算很标准的中程型号,但国内一直挖掘潜力,所以后期射程又增加到70千米、120千米,直到现在红旗-16F的160千米。与此同时,红旗-16系列的外贸型号也不断迭代,现阶段代表就是红旗-16FE。
的巴基斯坦就买了红旗-16的出口型号
立项时就是主力项目,完成设计后就分别进入海、陆军服役,接下来又不断改进并推出外贸型号,红旗-16系列的发展简直就是标准模版。纵观国产“红旗”系列,还能享受这个待遇的,只有时间稍早、地位也更关键一些的红旗-9。两者几乎同时进入中国军队服役,又都是海陆共享、出口加改进不断的主力,一起携手走过这么多年,真是不容易。相比之下,猎鹰-70则是国内“基于自用装备演变出口型号”的典型,具体来说,就是逆着红旗-16F发展路线,在早期红旗-16A/B的基础上优化弹体结构,射程则基本不变。也就是说,红旗-16F是顶着“红旗-16改进型号”名头,实则射程已超越早期红旗-9的远程型号,而猎鹰-70则牢牢守住40千米射程需求,通过缩减导弹尺寸,增加载弹量获得生存空间。
的正统的红旗-16系列尺寸不小
此外,“猎鹰”系列都是非常标准的外贸装备,猎鹰-70和同系列的猎鹰-80,都未看到有对应自用型号出现。从技术上来讲,猎鹰-70相当出色,其在将8发导弹与雷达、指挥系统整合到单车的同时,还应用和红旗-17相同设计,具备行进间发射能力。对于一款射程40千米的陆基防空系统来说,这是非常有强悍力的特长。有趣的是,与“猎鹰”系列稍有关联的飞豹-10A,则已经走完这一步,完成了从外贸型号到自用装备的转变。
的猎鹰-70尺寸比红旗-16小很多
所谓飞豹-10A,是2014年问世的飞豹-10改进型号,而后者则是航天科技集团在发展“猎鹰”系列时,用来弥补最内侧近端防空盲点的纯外贸装备。从最开始的10千米射程,到现在的18千米,从最初的专注防空,到现在兼顾拦截巡飞弹、无人机,飞豹-10A紧追潮流,技术迭代做得非常好。据说国内陆军已经看上了飞豹-10A,将其收编为“红旗-13”,作为陆基近程防空单位使用。这个发展模式,与早年国内搞了一个特殊的外贸版FL-3000N,后来被海军收编,成为著名的“海红旗-11”,是一个路子。顺带提一句,在这种并不关键的近程装备领域,海军和陆军、空军并不会强求统一,FL-3000N虽然一开始就有陆基版,但“海红旗-11”一直没有衍生出“红旗-11”。
的以“肩背”式设置在猎鹰-70导弹上的三联装飞豹-10A
国产“红旗”系列现在已经是个非常复杂的大家族,各个单位也在不断发展衍生型号。而作为“红旗”系列的真正起源,“红旗-2”至今兴盛不衰,先后衍生出红旗-12和红旗-22,又有红旗-19这种立足中段反导,甚至具备拦截高超音速武器的新锐出现,不可谓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