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癖:巴尔加斯·略萨的人生与创作 | 新书

点亮“星标”重要内容不错过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写作之癖
巴尔加斯·略萨的人生与创作

[西]J.J. 阿玛斯·马塞洛 著  侯健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10
ISBN:9787108078506 定价:69.00元

【内容简介】

很少有作家如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般享有极度勤奋的美名。对他而言,写作成了一种癖好,因而能不断写出佳作,成为西班牙语文坛最多产的作家之一。此外,他还是西语文坛最具国际知名度、被研究得最多的作家之一。

本书作者J. J. 阿玛斯·马塞洛与巴尔加斯·略萨保持着长达半个世纪的亲密友情。两人最初的关系是崇拜者与文坛巨匠,后来则变成了至交好友,这段友情为这部丰富的传记的写成奠定了基础。在这部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秘鲁作家的写作理念、文学动力、真知灼见和从《城市与狗》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版于巴塞罗那起其走过的文学道路、公共知识分子道路。

【作者简介】

J. J. 阿玛斯·马塞洛(J. J. Armas Marcelo),生于1946年,西班牙作家,西班牙《国家报》等重要媒体的专栏作家。曾出版《地毯上的变色龙》(1974年,获加尔多斯文学奖)、《自我之神》(1989 年,获Plaza & Janés 文学奖)、《几乎所有女人》(2004年,获托雷比耶哈文学奖)等十余部小说及《写作之癖:巴尔加斯·略萨的人生与创作》《我们都是玛丽莲的那些岁月》等传记及文论作品。2012 年获秘鲁阿雷基帕白城金质勋章。现为西班牙语美洲皇家学院、秘鲁语言学院、哥伦比亚语言学院通讯院士。

译者简介

侯健,文学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欧洲学院西班牙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拉丁美洲研究中心负责人。2022、2023 年被评为“豆瓣年度译者”,译有《我们八月见》《从马尔克斯到略萨:回溯“文学爆炸”》《普林斯顿文学课》《科幻精神》《五个街角》《萨拉米斯的士兵》《33 场革命》等书。著有《不止魔幻:拉美文学第一课》。


【目录】

新版前言

引子

第一部分 反抗的精神

1目标:巴黎或写作的野兽(1960—1966)

2在女人堆里:阿雷基帕、柯恰潘巴、皮乌拉、利马(1936—1958)

3从袋鼠谷到化身明星(1966—1970)

4巴塞罗那:权力与名望(1970—1974)

5两朵献给你的栀子花:胡利娅姨妈和帕特丽西娅表妹

6庞大的家庭部落

7突厥与印第安人,或加西亚· 马尔克斯与巴尔加斯· 略萨(1967—1976)

8从这里到利马:回归记忆(1974)

9 在“成熟女人”的怀抱中(1988—1990)

第二部分 政坛过客

10我们的主人公在哈瓦那(1971)

11顶风破浪:伟大的政治头脑(1984—1986)

12乌楚拉凯事件:报告之外(1983)

13竞选中的魔鬼(1988—1990)

14大主教到访(1990)

15加西亚与极权的诱惑(1985—1987)

16不能当总统的作家(1990)

17 巴尔加斯·略萨和自由的宣言(1987—1991)

第三部分 “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18英雄与骗子:《城市与狗》(1962)

19催眠记忆:《绿房子》(1966)

20维克多· 雨果在“恐怖之城”利马:《酒吧长谈》(1969)

21弑神之理论(1971—1991)

22军人与丛林娼妓:《潘达雷昂上尉和劳军女郎》(1973)

23鲜活的自画像:《胡利娅姨妈与作家》(1977)

24回归全景小说:《世界末日之战》(1981)

25另一些“魔鬼”叙事人(1958—1987)

26“被诅咒的部分”颂(1988)

27 舞台上的魔鬼(1981—1986)

第四部分 弑神者回归

28多年之后

29马尔罗综合征(1993)

30对抗古老的乌托邦(1996)

31关于古老的魔鬼:记录幽灵(1997)

322000 年效应

译后记

【选摘】

二十年后……

由于工作繁忙,我已经很久没有写过译后记了,但是在翻译《写作之癖:巴尔加斯· 略萨的人生与创作》之前乃至完稿之时,我都认为应该写一篇文章,来“补全”这部出版于二十世纪初的传记。我询问过此书作者J. J. 阿玛斯· 马塞洛是否愿意写这样一篇文章,但是他正忙于创作小说,“连一分钟写别的东西的时间也挤不出来”,最后他还补了一句:“你既了解我,也了解马里奥,现在这本书不仅是‘我的书’了,也成了‘你的书’,所以文章由你来写就好。”我想,西班牙人并不笨,他们也懂得如何让你心甘情愿地干活。

巴尔加斯· 略萨是西班牙语文坛仍健在的最重要的作家,我们国内这几年也加大了对他的作品的译介力度,他的小说几乎全都有了中译本,而文学评论、报刊文章等作品也在陆续引进出版。尽管情况有所改善,但他在中国的知名度可能仍远远无法同加西亚· 马尔克斯、豪尔赫· 路易斯· 博尔赫斯等作家相比。巴尔加斯· 略萨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作家,除了不断翻译他的作品之外,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让更多中国读者接触这位杰出的作家。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在出版《从马尔克斯到略萨:回溯“文学爆炸”》并引进了另一部关于“文学爆炸”的巨著《“文学爆炸”那些年》后,决定译介《写作之癖:巴尔加斯· 略萨的人生与创作》,既推动了西班牙语文学汉译和传播事业的发展,也帮助我又实现了一些刚才提到的目标,我需要向三联书店表达衷心的感谢。

关于巴尔加斯· 略萨的传记数量不多,也不能算少,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应是他的回忆录《水中鱼》。此外,国内还出版过《马里奥· 巴尔加斯· 略萨:他的文学人生》,由美国学者雷蒙德· 莱斯利· 威廉姆斯撰写,赵德明教授也出版过《巴尔加斯· 略萨传》。在此前未有汉译本的作家传记中,最有名的当属秘鲁作家、学者米格尔· 奥维多所著《巴尔加斯· 略萨:创造现实》,不过尽管意义非凡且充满真知灼见,可奥维多的这部作品只分析到巴尔加斯· 略

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创作情况,可能更适合在巴尔加斯· 略萨拥有了更广泛的阅读基础的时候引入我国。据说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传记作者杰拉德· 马丁也写过巴尔加斯· 略萨的传记,但我从未见过。相比较而言,本书是我阅读已久的著作,其研究时间跨度也相对较长,一直写到《公羊的节日》出版的2000 年,加上作者阿玛斯· 马塞洛是巴尔加斯· 略萨的好友,他使用了“亲历者”的视角将巴尔加斯· 略萨的人生和文学创作情况娓娓道来,风格独特,价值较高。这部作品能够在我国出版,相信一定可以帮助更多读者进入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文学天地。

阿玛斯· 马塞洛在这部传记里几乎提及了巴尔加斯· 略萨在二十世纪创作的所有作品,按时间顺序略作排列,他提及的小说作品有:《首领们》(1959)、《城市与狗》(1963)、《绿房子》(1967)、《崽儿们》(1967)、《酒吧长谈》(1969)、《潘达雷昂上尉和劳军女郎》(1973)、《胡利娅姨妈与作家》(1977)、《世界末日之战》(1981)、《狂人玛依塔》(1984)、《谁是杀人犯?》(1986)、《叙事人》(1987)、《继母颂》(1988)、《利图马在安第斯山》(1993)、《情爱笔记》(1997)和《公羊的节日》(2000)。他提及的文论作品包括:《解读鲁文· 达里奥的基础问题》(1958)、《加西亚· 马尔克斯:弑神者的历史》(1971)、《永恒的纵欲: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1975)、《谎言中的真实》(1990)、《为骑士蒂朗下战书》(1991)和《古老的乌托邦:何塞· 玛利亚· 阿格达斯和土著主义文学》(1996)。提及的文集包括:《顶风破浪》三卷(1983,1986,1990)、《自由面临的挑战》(1994)和《激情的语言》(2000)。

此外还提及了几部戏剧作品:《印加王的逃遁》(1952,未出版)、《塔克纳小姐》(1981)、《凯蒂与河马》(1983)、《琼加》(1986)和《阳台狂人》(1993)。

我尝试在这篇文字里将出版之后,也就是巴尔加斯· 略萨在二十一世纪的创作情况做一次简单的梳理,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作家的创作脉络。

实际上,在这部传记中,作者曾多次提及巴尔加斯· 略萨的一项写作计划:以女权主义者弗洛拉· 特里斯坦和她的外孙、画家保罗· 高更为主人公创作的小说《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这部小说最终于2003 年出版。书名来源于秘鲁孩童常玩的游戏,每当被抓住,小孩子就会说:“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游戏就会继续进行下去,这实际上是在暗喻弗洛拉· 特里斯坦和保罗· 高更各自寻找“天堂”的过程,他们一个在现代文明社会寻找“天堂”,一个在原始的塔西提岛寻找“天堂”,但“天堂”似乎永远在另外的地方,他们的追求可能也只是一种寻觅乌托邦般的梦想。

2006 年,巴尔加斯· 略萨出人意料地出版了爱情小说《坏女孩的恶作剧》,故事的主人公坏女孩出身低微,她从小立志要改变命运,哪怕不择手段。她不停地变换身份,有时是古巴革命女战士,有时是外交官的妻子,有时又是日本黑帮的情妇,一直喜爱她的男主人公里卡多为此饱受折磨。“作为像伦敦、巴黎、东京或马德里这些大都市动荡和兴盛时代的见证人,两个主人公的生活将始终交

织缠绕在一起却又无法完全吻合。”这部情节流畅的小说出版后广受欢迎,还被改编成了电视剧集,甚至在我国还被改编成了舞台剧。

2010 年,巴尔加斯· 略萨推出了《凯尔特人之梦》。小说以爱尔兰人罗杰· 凯瑟门特为主人公,作者再次使用了经典的单双数章节叙述不同故事的手段来展现罗杰· 凯瑟门特的一生,单数章节聚焦主人公的狱中岁月,也就是他生命中最后三个月的情况,双数章节则叙述其一生的冒险经历。罗杰· 凯瑟门特如何从被英王亲自颁发勋章的英雄人物变成被以“叛国罪”逮捕的阶下囚?在时隔近三十年后,巴尔加斯· 略萨再次涉足历史小说领域,而且再次将故事的主要发生背景选择在秘鲁之外的地区,给读者带来了一部《世界末日之战》和《狂人玛依塔》的结合体般的小说。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三年之后的2013 年,巴尔加斯· 略萨再次将目光移向祖国秘鲁,也移向他曾经在《继母颂》和《情爱笔记》中花大量笔墨描写刻画的堂里戈贝托、堂娜卢克莱西娅和丰奇托一家,这一家人再次成为故事的主要角色,同时小说还引入了另一条线索:皮乌拉市某运输公司老板菲利西托收到匿名勒索信,他选择报警,继而被皮乌拉市民视为英雄人物的故事。这部小说体现出了巴尔加斯· 略萨新的“秘鲁观”,皮乌拉已不再是《绿房子》时期的偏僻之地,而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和他早期的小说相比,这部小说里的秘鲁人似乎也更乐观、更积极了,这虽然成为许多评论家批评的焦点,但也反映出巴尔加斯· 略萨并未固守老路,而是在持续进行观察和思索。

2015 年,巴尔加斯· 略萨和表妹帕特丽西娅在庆祝金婚后的下一周突然分手,作家转而同菲律宾裔西班牙名媛伊莎贝尔· 普瑞斯勒走到了一起,两人的关系最早是由西班牙知名娱乐杂志《你好》(Hola )曝光的。伊莎贝尔· 普瑞斯勒一向是媒体关注的焦点。确立爱情关系后,巴尔加斯· 略萨似乎也过上了另一种生活,他频繁出现在镜头前,甚至同女方一起参加综艺节目。不过,八卦媒体的跟踪报道也令巴尔加斯· 略萨不堪其扰。不知是否受到私人生活的影响和启发,在2016 年出版的《五个街角》中,八卦媒体《大曝光》就成了连接各条故事线索的主要元素,这部政治悬疑小说以曾与巴尔加斯· 略萨竞选总统的阿尔韦托· 藤森执政后期为背景,将推动藤森及其左膀右臂弗拉迪米罗· 蒙特西诺斯下台的政治丑闻进行戏剧化改编,结合情色、恐怖主义等作家常用的创作元素,融合成了一部阅读性较强的小说。与巴尔加斯· 略萨早期的小说相比,这一时期的小说结构相对简单,不过《五个街角》中的“乱象”一章再现了作家经典的对话波、连通器法等创作手法,能令读者再次体验到阅读《酒吧长谈》等作品的快感。

“如果说《酒吧长谈》想要回答的问题是‘秘鲁是什么时候倒霉的’,那么《艰辛时刻》想要回答的问题就是‘拉丁美洲是什么时候倒霉的’。”这是丰泉出版社的主编比拉尔在2019 年《艰辛时刻》的新书发布会上说的话。巴尔加斯· 略萨再次写起了历史小说,也再次写了秘鲁之外的故事。这次他将视线投向了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以二十世纪中叶发生在该国的和平土地改革及其后民选政府遭由美国支持的叛军推翻的故事为主要线索,生动地刻画了一系列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在巴尔加斯· 略萨看来,危地马拉和平改革的失败令包括他在内的一代拉美年轻人丧失了信念,后来,在古巴革命胜利的鼓舞下,许多年轻人走上了武装革命的不归路,拉美地区进而在泥潭中陷得越来越深,难以自拔。

差不多整整四年后,2023 年10 月,巴尔加斯· 略萨突然宣布将在该月26 日出版的小说《沉默以对》将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作品,他也将在推出有关萨特的文论作品后封笔。为了创作这部小说,87 岁高龄的巴尔加斯· 略萨多次赴秘鲁北部地区调研该地区的民间音乐情况。《沉默以对》的主人公正是秘鲁的一位克里奥尔音乐家,他拥有堂吉诃德般的精神,希望用音乐来化解那个国家内部的种种矛盾。在最后一部小说里,巴尔加斯· 略萨回归秘鲁,用这样一个故事为他的文学天地画上了句号,不过在这终了之时他还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他希望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能够团结秘鲁所有的人民,进而拯救那个社会矛盾尖锐的国家。这是作家乌托邦式的美好愿望,也是其社会责任感的艺术体现。

除了长篇小说外,巴尔加斯· 略萨分别于2019 年和2021 年在《自由文字》(Letras libres )杂志上发表了两则短篇小说:《黑衣》和《阵阵风声》。前者描写了发生在戏剧舞台上的故事,中译文刊登在了《小鸟文学》上,后者以生活在马德里的某位老人为主人公,评论界普遍认为此人是作家本人的化身,而且认为巴尔加斯· 略萨通过这个人物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的生活状况的不满。果然,在故事发表一年多后的2023 年年初,巴尔加斯· 略萨宣布与伊莎贝尔· 普瑞斯勒分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作家频繁与前妻帕特丽西娅及三个子女出入各种场合,在宣布封笔之时也表示到了“回归家庭”的时刻,这个一生钟爱冒险的“勇敢的小萨特”终于在晚年选择停止冒险,回到了最亲近的家人身边。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巴尔加斯· 略萨在非小说类作品创作方面也没有停下脚步。在1997 年出版的《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中,巴尔加斯· 略萨虚构出了一个给他写信询问写作问题的“青年小说家”,他通过回信的方式阐述自己的小说创作理念。该书被认为是理解巴尔加斯· 略萨和现代小说创作的必读之作。

尽管于1990 年总统大选中败北,但巴尔加斯· 略萨从未停止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和思考。2003 年和2006 年,他同女儿莫尔加娜分别深入伊拉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作家本人负责撰文,莫尔加娜负责摄影,在旅程回来后出版了《伊拉克日记》(2003)和《以色列/ 巴勒斯坦:和平或圣战》(2006)两部作品,就伊拉克问题和巴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与此同时,巴尔加斯· 略萨对于文学的思考也日益深入,分别于2004 年、2008 年、2020 年和2022 年出版了文论作品《不可能的诱惑:雨果与〈悲惨世界〉》《虚构之旅:胡安· 卡洛斯· 奥内蒂的文学世界》《略萨谈博尔赫斯:与博尔赫斯一起的半个世纪》和《不安的目光:评佩雷斯· 加尔多斯》。《略萨谈博尔赫斯》一书收录了作家半个世纪以来所写的评析博尔赫斯的相关文章,其中《博尔赫斯的虚构》一文被评论界认为是进行博尔赫斯研究的必读文章。此外,该书还探讨了博尔赫斯与政治、博尔赫斯与女性等话题,具有一定的价值。《不可能的诱惑》源自巴尔加斯· 略萨在英国讲授的一门文学课程,研究视角聚焦于《悲惨世界》这部作品,从叙事者、人物、情节等多重角度解读了这部巨著,为其增添了新的生命力。其余两部作品与《弑神者的历史》风格相似,巴尔加斯· 略萨先对乌拉圭作家胡安· 卡洛斯· 奥内蒂和西班牙作家佩雷斯· 加尔多斯的生平进行概述,再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以“虚构与现实”“历史与现实”两组概念为主线分析了两位作家的几乎全部作品,将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相结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位优秀小说家的文学世界。实际上,巴尔加斯· 略萨依然是在借助这些作家表现他本人对小说创作理念的理解。

2012 年,巴尔加斯· 略萨自1962 年至2012 年的报刊文章曾以三卷本的形式结集出版,书名即为他在西班牙《国家报》的专栏名称《试金石》,内容十分丰富。同年,他还出版了分析批判现今世界文化肤浅化、娱乐化问题的作品《娱乐的文明》,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也再次表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2018 年,被作家本人誉为其思想自传的《部落的召唤》出

版,巴尔加斯· 略萨在这部作品中梳理剖析了对他影响最大的七位思想家的思想理论:亚当· 斯密、何塞· 奥尔特加· 伊· 加塞特、以赛亚· 伯林、哈耶克、波普尔、何维勒及雷蒙· 阿隆。这部书帮助我们了解了作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与古巴革命政府决裂后度过意识形态立场空当期的过程。

2023 年,巴尔加斯· 略萨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从未以法语作为首发语言出版著作的“不朽者”,他所撰写的包括当选院士发言稿在内的关于法国文化和文学的文章被收录成册,以《一个野蛮人在巴黎》为名在同年出版。与这部作品几乎同时推出的还有他关于文学、艺术、电影、电视等主题的文章的合集《想象的火焰》,其中收录了包括1967 年罗慕洛· 加列戈斯领奖词《文学是一团火》在内的诸多名篇,也收录了之前从未入选各种文选的《拉丁美洲的原始小说与创造性小说》等重要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巴尔加斯· 略萨还出版了《一千个夜晚和一个夜晚》《瘟疫故事》等戏剧作品多部。他不仅创作剧本,还经常亲自登台演出其中的角色,表现出了作家对戏剧艺术的由衷热爱。

正如前文提及的那样,巴尔加斯· 略萨在2023 年10 月表示自己的文学生涯将以一部关于法国思想家萨特的文论作品作为结尾。实际上,巴尔加斯· 略萨在大学时期就获得了“勇敢的小萨特”的绰号,他关于萨特和加缪的文章也曾于1981 年以《在萨特和加缪之间》为题出版。在与萨特分道扬镳数十年后,巴尔加斯· 略萨选择以这一主题作为自己文学生涯的结束显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沉默以对》一样,这似乎也意味着一种“回归”。近年来,巴尔加斯· 略萨曾多次撰文表达自己的忧虑。虽然他在思想领域早已不再追随萨特,但在发现如今在法国,研读萨特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已寥寥无几的现实之后,他依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他认为哪怕在当今时代,阅读萨特也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将如何在最后一部作品中表现其对萨特的持续思考,我们拭目以待。

在宣布封笔几天后接受采访时,巴尔加斯· 略萨对自己的决定进行了补充,他说:“尽管《沉默以对》是我的最后一部小说,但我还是会坚持写作,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的梦想是当死亡来临时,我正在写某个将永远无法写完的单词……”我对此的理解是,也许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已无法再像当年一样写大部头的作品了,但还是会继续撰写和发表文章,还是会继续就我们这个时代的种种问题进行思考、发声,继续当阿玛斯· 马塞洛在这部自传里提到的那个“让人扫兴的人”。

谨将此文并此书借花献佛,献给巴尔加斯· 略萨先生,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读到您的作品,文学这团火也注定会烧得越来越旺。小萨,请好好享受生活吧!

侯健

2023 年11 月8 日于西安


点亮“ 星标 ”↓

第一时间接收“三联书情”推送消息

图片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