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同文】“包装”,值得思考的问题

◆郭乐菱(女儿) 郭瑞炜(父亲)

图片

外出,总会遇到采购生活用品,购买纪念品等。对拿在手中的商品及包装,我们不免会端详一番。

出发前,我们早就听说日本做事处处工于细节,处处都有暖心的设计。来到日本的第二天,我们就有了体验:

盖瓶连体的矿泉水。打开一瓶水还没喝几口,一不留神瓶盖掉地上了,这情况估计你也曾遇到过。瓶盖打开后,瓶盖和套在瓶体上的圆环不再分开,加了个折线、在连接处浓个小小塑料片,既可保证你丝滑地反复开合盖子,还让喝水时瓶盖可以大大敞开、不乱转、更不会碰到你的鼻子而引发不适。这“瓶盖连体”的设计,让一切都不必担心。

有隔膜的海苔饭团。便利店里饭团一般都五花八门,就包装看,有用保鲜膜裹着的,有密封在塑料袋里的。日本便利店里有种中间带隔膜的,就不止“一包了之”。大家知道,海苔和米饭接触后,很快会被湿气浸润而软塌塌的。这种饭团采用双重塑料膜——先用薄膜把饭团包起来,再用一层膜把海苔和米饭隔开,这样,你拆开包装就能把海苔裹在饭团上,保证海苔原有薄脆口感还在,真妙。

我们还体验了无需舔盖的酸奶。喝酸奶不舔盖在国内被人们调侃为土豪生活方式,日本有“绝对不沾盖”,摇摇、晃晃便能让酸奶盖上不留一滴酸奶,你再也不用当众为舔盖犯囧了。

回国前,我们去逛商超,给家人买点纪念品。物品琳琅满目,我们在收银处交了钱,导购员用两三个大小不同的白色塑料包装袋一装,递给了我们。便捷而节约又省力。

在吉尔吉斯斯坦,我们购买过中国产的一种高度白酒,包装简单:普通玻璃瓶加个常见纸盒,价格比我们心里预期的低了不少。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逛超市,牛奶、饮料、巧克力、方便食品等包装都很简单、明了。在自由市场购物,店家把我们买的衣服、帽子用普通塑料袋一装递给我们,价格当然很友好;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街头,我们购买手工肥皂,精美的小手工收纳盒,微型雕塑艺术品,手工画作,冰箱贴等,有的店家用旧报纸为我们包裹,更多是用普通纸袋一放。

按说,包装,最能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的结合及共舞。我们国内的工业品包装大多里三层外三层,包装每隔一段时间就“摇身一变”,品名也要隔三岔五换换,甚至换上自己发明的名称,让消费者“猜一猜”。

细思量:日本许多商品包装大多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共同碰撞的产物,有浓浓“日本味”,又毫无违和感地融入现代生活。近年,随无印良品、优衣库走红,大家对日本设计第一反应就是极简主义,他们的食品包装也概莫能外。每一处都可以看出——禅宗美学 + 极简主义 = 日式极简风

而中亚、外高加索国家商品的包装,没这样那样的讲究与许许多多考虑,就是“实用”“实惠”的标标准准的“实在”。怎么简单怎么做,怎么节俭怎么办。

今天,中国国内稍微档次高点的商品,普遍存在过度包装。我们的家乡安徽是产茶大省,经常是一大盒茶叶,里面真正的茶的体积,有时连包装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有些酒更是如此,包装太过花里胡哨、强调所谓高端大气上档次。很多厂家觉得,包装漂亮能多卖钱——殊不知,羊毛只会出在羊身上呀。到头来,消费者做了冤大头。

你我身边、日常,“过度包装”极普遍,我们似乎已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便麻木到“正常”了。牛奶水果蔬菜鸡蛋等过度讲究包装,特别是月饼糕饼蛋糕粽子等节令用品、花哨不讲实质,不仅推高了物品价格,增大物流成本,还带来了包装材料的隐形浪费,也是对环境的污染加破坏,让商品流通以及人际往来失去本应有的意义、效用,助长了歪风邪气;当然,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类似问题,只是比例不算高。

要知道:好看的外表只是吸引消费者的第一步;

商品留住顾客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呢?值得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