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记者 唐伯侬
“一川碧水、四野青山,不到南方也能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景致。这里空气新鲜,各家门口晾晒着玉米以及各种蔬菜,生活节奏不快,没什么商业化气息。我们喂了鸵鸟,在染坊做扎染,爬了山,打卡了‘小悬空寺’南崖宫,有一种和当地村民融为一体的感觉,这里很适合康养疗愈。”前段时间,河南游客依依带父母到山西晋城丈河村住了一星期。
深秋时节,位于太行山深处的丈河村景色格外美。蓝天如洗,远处有黄绿相间的山峦,眼前是一座座错落有致、青砖黛瓦的民宿。走在石板路上,时而传来鸟鸣与犬吠声。转过弯来,咖啡屋、法式餐厅、穹顶集市等映入眼帘。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村,丈河村实现了美丽蝶变。
村子变化快 要靠能人带
“很多人想象不到这里曾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落后小山村,除了务农,村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那时候,村子到处是破旧不堪的房屋,缺乏规划,十分混乱。”丈河村党支部书记石爱国回忆道。
20年前,石爱国在外经商。他回忆道:“那时,每次回乡,走的都是崎岖不平的泥土路,村民出行也非常不方便。”2004年底,石爱国有了回乡的想法,他希望能用在外走南闯北积累的经验和拓宽的眼界,帮助村子改变面貌。
回乡办企业两年后,石爱国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看来,丈河村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蕴藏着巨大能量。“村子山水环绕,林草面积占村域面积的9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81.7%,生态优势明显;村子历史文化悠久,有20余处文物,庙宇建筑很多,文化优势突出;村子内外交通便利,北倚陵沁线、南靠陵修线,具有区位优势……只要摆正心态、找准方向,总能蹚出一条路的。”石爱国说。
此后,在他的带领下,丈河村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从推进“村村通”“街巷硬化”工程,到建设垃圾填埋场、小型污水处理站、无害化公共厕所;从修建环村公路,到美化山村夜景;从盘活闲置民居,到打造特色民宿,丈河村“旧貌换新颜”。
不仅如此,2021年,丈河村还利用全市建设“百村百院”康养产业基地的契机,引进晋城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探索出“农林+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打造了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小镇,实现一二三产联动,乡村旅游得以快速发展。
“现在与从前不同了,村子建设得越来越美,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多,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我们的目标是‘村要靓净美,人有精气神’,如今基本实现了。”石爱国自豪地说。
在葱郁翠绿的山谷之中,还有一条红蓝相间的自行车赛道蜿蜒向前,为古老的村子增添了一抹亮色。“骑行线路34公里,沿途可以看到太行山的壮美风光,大口呼吸新鲜空气。今年夏天我们举办了山地自行车联赛,吸引了不少人,村子里可热闹了,这可是原来无法想象的。”石爱国说。
日子更红火 村民笑开颜
随着丈河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一间间统一标准的民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采摘园、康养中心等业态相继涌现,乡村旅游红红火火,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发强烈。
“只要村民有意愿,就可以找到合适的岗位,目前全村已经带动了300余人就业。”说起这些,石爱国的嘴角止不住地上扬。
谈及生活的变化,今年48岁的村民张彩霞很是感慨,他们一家在丈河村经营着俊江农家院,一年能收入20万元。“我原来在市里上班,很辛苦,收入还不高。后来石书记召唤大家,说村子要建设,需要人,我就回村了。2017年把家里的房子重新装修,开起了农家乐,基本上两三年就‘回本’了。儿子现在也回来了,一家人在一起真的特别幸福。”在张彩霞的带动下,周边陆续开起了4家农家院,旺季时基本是满房的状态。
丈河村盘活了农村闲置宅基地5万余平方米,与第三方企业联合发展康养产业,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村民的收入也明显增加。“我们打造了森林健康小屋、疗养花园、康养步道等项目,从事种植养殖、旅游接待服务、旅游产品销售的小作坊及微企业有28家,基本上有村民参与。”石爱国说。
74岁的村民杨安平曾是村里的贫困户,现在他种起了连翘,到了夏末,经过采摘、晒干、去杂后,连翘的果实就成了能卖上好价钱的珍贵中药材,仅这一项,他年收入就有8万元左右。
年过70的村民李有虎养起了蜜蜂,从最初的几箱到现在的大规模养殖,游客也能就近选购,每年收入20万元。周边的养蜂户遇到难题都会向他请教,他已然成了大家口中的“土专家”“田秀才”。
在丈河村,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构成了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村子真的越来越有活力了,以前留不住人,现在不仅基本没有人才外流,还回流了不少。乡村振兴不振兴,关键在人。”石爱国说。
发展有特色 康养有前景
发展旅游业不仅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也让旅游业态更加丰富,吸引了更多游客。今年以来,丈河村已接待游客15万人次。
“村子森林覆盖率高,每立方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5000至8万个,是难得的避暑胜地。夏天时,温度比周边城市低不少,有的游客一住就是一个月。如今来村里度假的游客,可以住窑洞,在乡村咖啡馆中品味慢生活,骑行、采摘、钓鱼、划船,每天的行程安排都很丰富。”石爱国说。
如今,石爱国还在设计和策划更多康养产品。“游客到村子的体检中心体检后,有专业团队配备一日三餐,并为其安排一系列运动康养项目,一个月后再看数据,会有明显变化。未来,我们计划推出完整的康养产品体系。”石爱国介绍,2019年,丈河村与山西农业大学签订两个5年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行动”协议,村校合作,整合院校10多个学科、百名专家的资源,结合当地发展实情和资源优势,推动丈河村发展森林康养旅游。
走进丈河村,记者看到,村中的关帝庙下一米多高的拱门通道,是当年茶马古道必经之地;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戏台,上檐的木雕横亘在头顶,呈现出褐色与白色相融的色彩;采用传统中国木结构建筑形式的南崖宫依山而建,宛如天宫楼阁……穿行于丈河村中,文物随处可见。
“村子的另一大优势是文化优势,文化振兴之路也要走好。”石爱国说,“老祖宗的东西要保护好,时尚元素也要运用好,让游客在绿水青山中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近年来,丈河村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既保留原有的乡村风貌,又融合了时尚元素,建设了风格各异的民宿,给游客提供多元体验。
吃文旅饭、走康养路,在“土”文化里刨出了“金”收益,文旅康养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成为乡村发展最有力的抓手。丈河村正朝着更美好的未来阔步前行。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以太行山水和传统村落为基石,打造‘古今交融’的康养村落。”对于未来发展,石爱国和村民们信心满满。
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