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加快宫颈癌消除进程



妇女健康关系着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宫颈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加速消除宫颈癌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介绍,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全面推进宫颈癌防控工作,指导各地完善防治服务体系,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多措并举加快宫颈癌消除进程,保护广大妇女健康。目前,我国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已经位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强化三级综合预防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司长沈海屏介绍,国家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宫颈癌的防治工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等一系列的重大规划纲要都把宫颈癌防治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明确目标任务。2023年,我国响应国际社会关于在本世纪末将宫颈癌的发病率降至4/10万这样一个消除战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财政部等10个部门启动实施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进一步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宫颈癌综合防治工作机制,推动消除目标的实现。
沈海屏介绍,我国从2009年开始在国家层面设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全国妇联共同组织实施,为35~64岁的妇女提供宫颈癌筛查服务。各地依托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主动开展服务,接受免费筛查的妇女群体在不断扩大,宫颈癌的治疗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样一系列的工作在保障女性健康、提升女性的预期寿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国际共识,宫颈癌防治采取三级综合预防策略。一级预防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主要是减少宫颈癌的发生。二级预防措施包括宫颈癌筛查、癌前病变治疗,主要是促进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三级预防措施包括给予确诊宫颈癌的患者临床治疗、健康管理和康复支持等,主要的目的是减少宫颈癌导致的死亡,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沈海屏介绍,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各地按照宫颈癌三级防治策略,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大力推动宫颈癌的预防、早筛、早诊和早治。
一是推动适龄女孩接种HPV疫苗,强化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指导各地创新实践,开展HPV疫苗免费接种。2021年以来,广东、海南、福建、江苏、江西、重庆、西藏、浙江、山东、湖北、广西等11个省份和一些城市已经将接种HPV疫苗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财政购买服务、定额补助等方式,为本地区13~14岁的适龄女孩提供免费接种HPV疫苗服务。截至目前,HPV疫苗免费接种这一政策已经覆盖全国约40%的适龄女孩。
二是深入开展妇女宫颈癌筛查服务,落实宫颈癌的二级预防。各地以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为网底,努力提高宫颈癌筛查服务的可及性,提高筛查率。各地还因地制宜,及时公布筛查网点,推广分期分批的预约制度,采用流动服务车把服务送到乡村、送到社区、送到单位,方便妇女就近就便接受筛查。截至目前,免费宫颈癌筛查公共卫生项目已经覆盖全国2765个县(市、区),累计开展免费筛查2.8亿人次,检出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患者90.2万例,促进了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三是规范做好宫颈癌临床治疗,强化宫颈癌的三级预防。在指导各地努力提高筛查率的基础上,强化宫颈癌筛查和后续诊疗服务的衔接。为筛查出的患者建立区域间和机构间的转诊绿色通道。筛查机构筛出结果异常的女性,为这些女性开具转诊单,及时将这些女性转诊到诊断治疗机构,保障这些患者能够尽早尽快地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医保部门将宫颈癌诊疗纳入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范畴,提高宫颈癌患者诊治报销比例,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卫生健康部门和妇联组织密切合作,累计为27.5万名经济困难的宫颈癌患者提供医疗救助。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重要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2022年我国新发宫颈癌病例约有15.1万,发病率为13.8/10万,居女性癌症发病第五位,死亡的病例是5.6万,死亡率为4.5/10万,居女性癌症死亡第六位。发布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魏丽惠特别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防治宫颈癌非常重要的手段。
魏丽惠介绍,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性生活过早、多性伴,而且没有保护措施人群;还有就是长期吸烟、营养不良人群。二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比如一些患有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的人群,还有艾滋病患者等免疫缺陷人群。三是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的人群。
“HPV病毒在自然界很常见,大概有十几种高危的HPV型别,主要是通过性接触来传播。”魏丽惠表示,感染HPV并不等于得了宫颈癌,而且也不等于就一定会得宫颈癌。在感染的时候,绝大部分女性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力把感染的HPV清除掉,只有10%或者更多一点的女性,发生HPV的持续感染,当这种持续感染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出现了一些组织学的变化,这时候就叫癌前病变。癌前病变还不是癌,是处于感染后向癌发展的阶段,这种癌前病变如果及时地给予处理,是可以阻断向宫颈癌发展的。但是如果不处理,其中有一部分将来会自然发展成为宫颈癌。
魏丽惠表示,实际上从HPV感染到发展成宫颈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从感染到癌前病变这个阶段一般5年左右,从癌前病变进展到宫颈癌大概10~20年时间,所以从HPV感染到发生宫颈癌有相当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病情可以继续发展,也可以逐渐向轻度转化。在这个阶段,如果给予筛查、治疗,是可以阻断它向宫颈癌发展的。而且早期发现宫颈癌,绝大部分可以治愈。
魏丽惠介绍,预防宫颈癌要通过宫颈癌的筛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三种方法,一是宫颈细胞学检查,二是高危型HPV检测,三是醋酸染色肉眼观察。此外,HPV疫苗上市应用,使预防宫颈癌向前推进了一步。


接种疫苗后仍须筛查


HPV疫苗能够阻断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从而有效降低宫颈癌的病变发生率。魏丽惠表示,数据表明,现有的5种HPV疫苗都有非常高的保护效率。我国目前有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其中二价疫苗可以预防HPV16、18型感染,HPV16、18型是最容易导致宫颈癌发生的重要的感染型别。三种疫苗都可以有效预防70%以上的宫颈癌发生。在预防宫颈癌发生的同时,疫苗对生殖道的湿疣,以及阴道、肛门、肛周等癌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魏丽惠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无论哪种疫苗接种都可以有效地预防宫颈癌,而且对没有发生过性行为的女性,也就是从来没有被HPV感染的女性接种疫苗效果是最好的。举个例子,瑞典2006至2017年对本国170万10~30岁的女性进行HPV疫苗接种,然后进行了随访,发现17岁以下接种了疫苗的女孩,当她们长大成人时,与未接种疫苗的女孩比较,减少了88%宫颈癌的发生。17~30岁的女性,减少了53%宫颈癌的发生,说明HPV疫苗接种确实可以很好的预防宫颈癌。鉴于三种HPV疫苗都有很好保护作用和预防效果,所以适龄女性可以根据当地提供的HPV疫苗的品种和自己的经济能力,以及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接种,早接种早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魏丽惠提醒,HPV疫苗是一个预防性疫苗,没有治疗作用,所以接种疫苗以后还要进行宫颈癌筛查,无论是否接种疫苗都一定要坚持定期来做宫颈癌筛查。


新闻链接

我国孕产妇“艾梅乙”检测率超99%


艾滋病患者是宫颈癌高风险的患者。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这些传染病的重要途径。发布会上,沈海屏介绍,经过持续的努力,我国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率达到了99%以上,基本上实现了愿检尽检。感染的孕产妇和所生儿童落实干预措施的比例在90%以上。2023年,全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由干预实施前的34.8%降至1.3%;先天梅毒的报告发病率降至6.3/10万,与2011年相比下降了90%以上;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下降至1%以下,有力促进了儿童的健康。
据悉,从2009年开始,我国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母婴传播纳入了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5年开始,这个项目实现了全国目标人群全覆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国逐步建立了政府主导、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社会组织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地将预防母婴传播与常规的妇幼健康服务相结合,结合孕期检查、儿童保健,为所有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针对发现感染的孕产妇,以及这些孕产妇所生的儿童,努力提高药物的治疗率,以及安全助产、科学喂养等综合干预措施落实率。
从2022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了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2023年,北京、江苏、湖南、广东、云南5个省(市)母婴传播率已达到较低水平,实现了消除的目标。
沈海屏表示,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加快推动全国其他省份努力实现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目标,希望相关省份都积极行动,加强组织协调和服务,更好地提升母婴健康水平,让孩子不得病、少得病,更加健康。



来源:中国人口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