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缅文化交流周启动仪式现场,饱含创意与美好寓意的签约环节赢得热烈掌声。各位签约嘉宾在大屏幕上按动拼图碎片,组成一幅完整拼图,画面上,云南省与缅甸的标志性景物以一江相连。正如《赠缅甸友人》中形容中缅友谊所说的:“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
中缅文化交流周“吉祥说”故事会与会嘉宾共同挑选由剪影剪纸师剪出具有“家”元素的剪纸,放置裱画框中合影留念。
彼此情无限
缅甸联邦共和国宣传部部长吴貌貌翁表示,缅中两国的关系可以说和“缘”字密不可分。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胞波情谊跨越千年,历久弥坚。
中缅两国嘉宾的交流中,感情相连、心灵相通的点滴让人印象深刻。有嘉宾分享,金漆凤首箜篌等来自缅甸的国礼表达着缅甸胞波对中缅友好的祝福。有嘉宾提到,就在此次中缅文化交流周前一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刚在昆明举行,密切的对话正反映了双方合作的深入。参加这次交流周活动的缅甸代表还讲述了代表团一桩“甜蜜的烦恼”:因为想要带给中国朋友的礼物太多,他们出发托运时发现,大家的行李都超重了……
“我们的家·绿色生活”主题分享。
当前,中缅两国共同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并在教育、卫生、旅游、文化、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在历史与未来的交会中,绵延千年的友谊画卷也是生机蓬勃的合作图景。
云天化瑞丰年肥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段绍统介绍,多年来,他们在缅甸开展水稻种植示范,宣传推广水稻种植技术,得到了当地农户的欢迎。同时,企业与缅甸耶津农业大学合作,为农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10多年前,缅甸姑娘江妮妮来到云南求学。“留学时,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每次遇到困难,中国老师和中国同学都给我极大帮助。让我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如今,江妮妮已经成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一名老师,承担着语言教学、翻译等工作。她说,在中国的城市、乡村,她感受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含义。希望能把在中国看到的、学到的介绍回缅甸,介绍给更多年轻人。
彼此共甘美
缅甸国家电视台台长吴耶奈说,缅甸国家电视台与中国多家媒体机构在新闻节目、纪录片摄制方面展开了紧密合作。他认为,面对数字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缅中两国媒体既应在内容创作和传播上携手,也要在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共同努力。
“吉祥·希望的田野”农业项目推介。
缅甸农业与灌溉部农业研究司处长杜凯凯推说,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缅中两国农业合作潜力巨大。缅甸农业与灌溉部,以及缅甸亚洲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在经济作物种植、田间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这些合作项目的实施不仅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还显著提高了生产者的经济收益。通过本次活动上的项目签约,缅甸农业与灌溉部将和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缅甸国家电视台、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合作,开设“吉祥·希望的田野”农业技术专栏,拍摄制作农业技术推广短视频,推出农业技术宣传推广手册。这不仅将是农业技术、知识的分享,也是发展机遇的共享。
缅中文化旅游促进会会长刘伟在缅甸生活了20多年,缅甸于他而言已经和家一样亲切。刘伟认为,缅甸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的重要桥梁,希望中缅双方携手合作,加深中缅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好关系。
缅甸貌貌翁沃噶达文学出版社负责人吴恒莱长期致力于缅中文化交流事业。他认为,作为文化传播者,增进缅中两国的了解是他的责任和使命。
中缅特色商品与文创产品受欢迎。
吴恒莱通过写作和翻译向缅甸民众介绍中国。他翻译出版的10余本书籍涵盖中国经济、外交等多个领域。他的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的出版社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将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缅文,同时将缅甸的优秀作品翻译成中文。
3个月前,吴恒莱开始与云南方面合作,计划出版中缅旅游书籍,并想把云南著名作家的作品翻译成缅文。他补充说,除了纸质书籍,新媒体方面,他也计划在线上渠道上传中缅文化相关信息。他认为,云南和缅甸传统文化相通,通过深化文学文化交流,可以增进双方互信,从而巩固双方的友谊。
缅甸艺术家表演提线木偶戏。
两国艺术家用不同的语言同唱一首歌,孩子用斑斓的色彩描绘友情,嘉宾们共同展开象征吉祥与机遇的扇面……从交流互鉴的和美到互利共赢的合作,大家希望,守望相助的胞波情谊更醇更厚,在相知相亲中,共启友谊新篇章。(云南日报 记者刘子语 张敏 冉秀兰 常远)
查看原图 11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