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迎泽区:非遗美食香满城

 一座城市,一种味道。一份乡愁,一片向往。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一座城市的旅人,这种味道足以慰藉心灵。

  在迎泽区,非遗美食不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情怀,它们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和生活方式,传承着一方文化。

  在迎泽大街与解放路交会处,一家名为太原面食店的餐馆是很多老太原人的记忆。临近饭点时,这里座无虚席、人来人往。

  作为忠实的食客,不少老太原人几十年如一日,只为那一口经典的舌尖味道,这味道就出自于转盘剔尖制作技艺。这项技艺于2020年被列入迎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太原面食店转盘剔尖的创始人名叫曾昭智。1958 年,他在原传统剔尖的基础上创新——将和好的面放在餐盘中,制作时一边转盘子,一边往锅中剔面。后来,这便成为山西“四大面食”之一的“转盘剔尖”。

  本土好味在迎泽区不胜枚举。在钟楼街与柴市巷交会处,一家包子铺是许多食客的心头好。那热腾腾、香喷喷的包子以传承近百年的手艺“熨帖”了食客们的味蕾,承载着几代太原人的味觉。

  临近中午,餐厅内人声鼎沸,座无虚席。冒着热气的包子依次上桌,咬一口,汤汁溢出,香气扑鼻,食客们享受着这一口美味带来的满足感、幸福感。

  福聚诚天津包子铺的前身是1935年建于天津的福聚诚天津包子铺。1956年,为支援中部地区重工业城市建设,在政府的安排下,天津福聚诚包子铺迁至太原五一路,并更名为天津包子铺。自此,福聚诚天津包子铺在太原扎下根来,并在后来的岁月中融入三晋美食文化之中,成为本土餐饮业的一张名片。2023年,福聚诚天津包子制作技艺被列入迎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城市更新改造,包子铺的经营场所多次改迁。为推动老字号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2023年,迎泽区委、区政府将福聚诚天津包子铺引进钟楼街,古色古香的钟楼街让老字号再现生机。

  钟楼街的好味,令食客们流连忘返。寒风渐起,走进百年老店恒义诚,喝一碗醪糟,用炽热的甜蜜驱散严寒,身心都得到了滋养。

  恒义诚甜食店的醪糟,汤汁清莹,江米玉白圆润,入喉甘润绵柔,那股清甜久久萦绕在唇齿间,回味无穷。热流瞬间温暖了脏腑,鼻尖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好不畅快。

  尽管不少地方都有醪糟,但味道却大不相同。鸡蛋醪糟是太原特色小吃,有民谚道:“太原府三件宝,头脑、醪糟、豆腐脑。”岁月流转近百年,老字号的味道没变,恒义诚老店也成为太原城中的地道风物。2023年,恒义诚老鼠窟醪糟制作技艺被列入迎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原炝锅面制作技艺、黍米黄酒酿造技艺、“鼓楼”李家油酥饼……在迎泽这片美食江湖中,很多独具特色的美食或其制作技艺被列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无数老饕们念念不忘的美味。来迎泽,尝味道、品文化,去感受舌尖上的非遗好味,定然不虚此行。

  记者 王 勇  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