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与枳壳同源而异效

【来源:江海晚报】

枳实和枳壳是临床常用中药,其原植物主要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枳实为5~6月收集自落的果实,枳壳在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不同采收时间导致二者成熟程度不一,最终成为不同药材,属于“同源异效”中药。它们在本草来源、外观性状、药用功效、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方面均存在区别。

最早并无枳实和枳壳之名,只有“枳”的记载,可追溯到两汉时期《周礼·考工记》:“橘逾淮北而为枳”。“枳实”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枳壳”则出现在南北朝《雷公炮炙论》。此外,它们还有只壳、臭橘、臭桔等别名。从历代本草著作可知,其基原历史变迁复杂,原植物来源最初以枸橘为主,宋朝时枸橘与酸橙并存,后酸橙发展为主流。目前,2020版药典规定枳壳原植物来源为酸橙及其栽培变种(黄皮酸橙、代代花、朱栾和塘橙),枳实原植物来源为酸橙及其栽培变种(黄皮酸橙、代代花、朱栾和塘橙)和甜橙。

关于枳实、枳壳形状差异,简单概括为“皮厚而小为枳实,壳薄虚大为枳壳”。因采收时间和炮制工艺不同,饮片存在明显差异。枳壳炮制需去瓤,饮片呈不规则弧状条形薄片,内侧可有少量瓤囊,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中果皮黄白色至黄棕色。

枳实采收早1~2个月,饮片相对较小,呈不规则弧状条形或圆形薄片,外果皮黑绿色或棕褐色,中果皮部分为黄白色至黄棕色。枳实味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之功效。枳壳味苦、辛、酸,性微寒,归脾、胃经,能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枳壳与枳实性味、归经相同,均性微寒,味苦、酸,归脾胃经,临床疗效源于利气之功。二者主要区别在作用部位,临床应用中,通常枳壳治胸,擅于“宽中理气”,多用于胸痹、结胸和慢性胃肠道疾病等上部分气滞证;枳实治腹,偏于“消积导滞”,作用骏猛,多用于急性胃肠胀气、消化不良、便秘等下部分气滞证,尤其针对气机壅滞严重患者。

枳实和枳壳主要含挥发油类和黄酮苷类橙皮苷等,有相似药理作用。它们均能兴奋胃肠、增强蠕动,又可降低肠平滑肌张力和解痉,配伍作用更强。研究表明,其中生物碱可调节子宫,水煎剂能诱发子宫兴奋。其提取物有效成分辛弗林和N-甲基酪胺有强心和升高血压作用,还具有利尿、抗氧化、抗菌和抗癌等作用。

仲宣 朱颖亮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