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奋进 奔腾不息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

把握重中之重,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优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全会释放信号,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整体推进。

图片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增强国有资本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决定》用了两大段、从多个方面对国资国企改革做了专门部署,体现了市委对国资国企改革的关心关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长文表示。

国资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下一步怎么做?李长文提到了“1235”总体思路,“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一目标,强化党建引领和国资监管护航两个保障,从优增量、少存量、提质量三方面发力推动,从创新、效率、运营、人才、风控5个维度来落实。”

成都交子金控集团董事长王永强注意到,全会明确,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历经16年发展,成都交子金控集团已成为总资产过万亿元的综合性地方国有金融控股集团,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地方金控前列。王永强表示,成都交子金控集团将聚焦金融主责主业,增强金控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主动赋能本土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成都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对成都产业集团提出要求,要加快打造地方国企改革标杆企业。如何进一步深化企业综合改革?成都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苗伟表示,将细化落实改革措施,立足集团主责功能和“1+4”主业体系,以打造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建立与下属企业主业定位、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一企一策”考核机制。

“将全面学习深刻领会这次会议精神,围绕国企的发展战略,创新推进财务管理改革,以高效能管理促进企业发展,将管理效率与市场效率有机融合,大力盘活低效无效资产。”成都兴城集团财务部部长王薇说,作为一名国企的财务从业人员,将把用户思维贯彻始终,将使用者的需要和群众满意度作为实际工作的评价体系,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实。

图片

大力开展“立园满园”行动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珠海航展正在举行,青羊区共组织近50家企业、60个产品“组团”参展。谈及“成都智造”的深厚实力与无限潜力,青羊区委书记何勋感触颇深。

“围绕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聚焦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全市凝聚了‘抓经济必须抓园区’的广泛共识和工作导向,让我们在拼经济上拼得更有章法。”在何勋看来,激发新动能的平台也更加宽广,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的平台效应得到了显现。

会上,“产业园区”成为与会者的讨论热点。

“产业园区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邛崃市委书记刘刚表示,将从产业园区这个载体、优质项目这个关键、要素配套这个环境入手,形成一批特色园区、镇园之宝,“在产业园区建设上,我们将锚定打造川酒成都产区主承载地、世界级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成渝绿色食品制造核心区、中国西南种业中心,开展‘立园满园’行动。”

在大邑县委书记侯坤平看来,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特色产业园区的首要任务,“将高标准编制四川大邑经济开发区‘一区三园’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发展绿色健康食品、智能设备与终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打造成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绿色产业基地、成渝科创成果转化重要承载地。”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与会者纷纷认为,抓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全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有的放矢的重大举措,为我们系统谋划明年及‘十五五’期间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梁其洲表示,下一步将以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和金融强市的行动自觉,以金融服务“立园满园”和“进万企、解难题、优服务、促发展”工作的实际成效,坚定为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金融支撑。

图片

无事不扰、有需必应

健全优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

“成都市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务实举措,大大提振了我们民营经济的发展信心,更加坚定了做精主业、做强实业的决心。”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专门提到了“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

今年9月起,成都组织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走访服务企业3.1万户,收集问题诉求1.7万个,办结1.5万个、办结率达87.6%。

“在拓展新市场的项目审批环节,我们经常会遇到流程复杂、耗时较长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迅速协调,审批流程得以优化。”刘斌说,“原本需要数月的审批时间大幅缩短,让我们的新市场拓展计划得以提前启动,为企业抢占市场先机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项工作也做到了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潘锦功的心坎上。

“我们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在成都做了世界第一块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高新技术企业大多专注于技术发展,和相关部门的沟通互动比较少,遇上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可能感到不好意思,也可能不知道去找谁。”潘锦功说,“这项工作开展以来,相关部门走进了企业,我们精准说出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同时,政府部门也会带来很多政策。”潘锦功深刻感受到,资源正在向企业发展靠近。

政府有所为,企业有所感。

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赵文峤表示,将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优化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都高新区将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上走在前列。”

聚力优环境,切实为企业解决问题,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赵春淦则提出了“四直三常”机制,“‘四直’即全市百强企业由市领导直接沟通,10亿元规模以上的企业由市级部门来直连,其他规上企业由区(市)县直包,还有各种途径建立非规上工业企业的直通机制;‘三常’即常态化的问题诉求转办机制、常态化的专班服务机制、常态化的工作联动机制,以推进问题诉求长效解决。”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喆 刘泰山 吴茜 白洋 胡瑰玮 袁弘 李艳玲 吴怡霏 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于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