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苹果电脑给人的感觉基本都是高不可攀的。虽然mac mini和macbook的起售版本看上去价格还行,但是万年标配的8GB内存让用户不得不加钱选择16GB甚至更高内存的版本,SSD同理。
而mac金子一般的内存售价也让加了容量之后的价格显得不那么美好了。尤其是进入M系列芯片之后,焊死的内存和SSD让自己动手更换基本成为了不可能。想低成本升级存储,只能花钱找人扩容,丢掉保修。
不过在今年的mac mini m4出来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苹果终于抛弃了坚持了10多年的8GB起步内存,拥抱了16GB。当然这并不是因为苹果良心发现,而是因为AI的需求导致8GB内存不够用了,所以必须上16GB。所以谁说AI没用的?(憋笑)。虽然SSD起步还是256GB,但是作为一台不用移动的mac主机,还有3个雷电4,能外接,这都不是问题!于是我也是第一时间薅了一波国补,3565元下单到手,放在桌子上,太漂亮了!同样,这也是我的第一台Mac,谈谈收到后的使用体验。
收到之后的包装为牛皮纸,也是苹果的传统艺能了,iPhone也是。
撕开带箭头的拉条就能打开盒子,很方便。这包装,建议其他厂家学一下。
外包装没什么特别的,纯白。不过居然能在mini电脑上看到能源标识,也是……
底部采用了和iPhone包装相同的拉条,此外还有机器的各种信息。
包装和iPhone的打开方式一样,打开就是机器本体。
附件很简单,甚至HDMI线缆都没给,只有一根8字电源线,编织线材质。
机器本体很小,比我之前开箱的UM890Pro还小,就比Apple TV大一点。背面有一圈散热开孔,同时负担进风和出风,底部还有那个奇葩的电源键。
正面有两个USB-C接口和一个耳麦孔,这俩不是雷电4,别弄错了。
主要接口集中在后部,包括电源接口,千兆网线口,HDMI2.1接口,和3个雷电4接口。如果你买的是M4Pro的话,则是雷电5。
耳麦孔旁边有个电源LED,白色的,很素雅。
开机,设置完就能进系统了,我买的是256GB乞丐版,毕竟国补选不了配置。性能我就不测了,网上一大把,果子体验也不看CPU性能,毕竟M1的性能都落后M4那么多了,现在依旧很流畅。
显示这方面,我接的是微星的4K 160Hz显示器,微星的MAG 274URFW,对Mac兼容性比较好,也带Type-C接口,连上Mac之后还有对应的颜色配置文件。默认是1920*1080,虽然显示分辨率是这个,但是实际是4K加hidpi,效果相当细腻。当然,为了显示更多内容,我建议选择2K。
安装的软件都会在应用程序里面,这里面的程序不只是图标,而是程序的全部数据。
使用信息查看软件看一下使用情况,16GB还是挺富裕的,应付日常使用没问题。
当然,作为苹果全家桶的成员,和iOS共享相册,剪切板,信息等是基础操作,通知也是共享的。
应用商店里面除了有Mac的APP以外,iPad和iPhone的应用也有不少是可以跑在Mac mini上面的。
对有NAS的用户来说,王牌本地影音应用infuse pro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装上可以直接从iCloud同步数据,不用自己设置了。
现在小米手机升级到澎湃2以后装上软件之后也能和mac互通数据了,甚至可以在mac上和iPhone镜像一样操作小米手机,作为小米+iPhone双持用户狂喜。
作为全家桶,我iPhone上所有通过iCloud连接的设备,都可以无缝流转到mac mini上,无需自己操作,这点真的很方便。虽然国内厂商也有在努力做这方面的体验,但是windows系统毕竟不是自己的,想做到这种体验还是比较有难度,只能期待一下菊花出自家的鸿蒙PC看看了。
这个通知设置界面,一股浓浓的iOS界面风格,这次升级macos 15,果子也是真的把UI统一了。
用磁盘测试工具测一下内置SSD,速度如下。
如果你想长期使用的话,256GB存储是肯定不够的,我这才随便装了点东西,就吃掉了70GB的容量,乞丐版想用的爽,还是要扩SSD。
买苹果原厂存储肯定是不划算的,这容量,这价格,金子都没这么贵。当然如果你有万兆NAS的话,这个10G网卡加的钱我还是建议你加的,视频素材可以直接通过万兆NAS共享给Mac,剪辑也没延迟,很方便。当然,内存话就没办法了。
存储扩容有3条路,第一条就是上面说的万兆NAS,但是这个不能装app,只适合放大型项目文件。找第三方扩容的话,刚买的质保无疑就没了,所以适合过保以后去找人扩。目前2T的报价不同商家在1300~1850之间,还是有些贵。
作为不移动使用的mac电脑,我觉得第三条路无疑是最划算的,那就是外接存储。不仅可以把APP装里面,也可以做成mac to go,直接使用外置硬盘当系统盘。只要你的盒子支持,扩到8T也不是不可以。盒子方面,我选了翼王和肥仔都很推荐我买的ITGZ雷电4盒子,到手220。主动散热的话嘉翼的盒子可以,但是噪音大点,我就不考虑了。
盒子除了本体外,还带了一根短的雷电4数据线,不用自己买了。
当然,作为跑满3.0x4速度的发热大户,散热是肯定要做好的,所以也给了不少散热垫。
雷电4和USB4都兼容,可以跑满40Gbps的接口速率。
拧下俩螺丝,取下壳子之后,就看到里面的板子了,支持一条2280固态。
固态随便找了一条1T的金士顿NV3出来,4.0的盘。这个确定是TLC颗粒的,1T用的群联5027主控发热也不高,拿来做外置盘刚好。
用windows测了一下,盘本身可以跑满3.0x4的速度,发热也不高,测试期间最高温度为41℃。
外接成绩如下,肯定比直插4.0x4低,但是这个成绩当系统盘已经妥妥够了。
连上Mac之后就可以在磁盘工具里面看到这个盘,目前是Windows的NTFS格式,如果你只是为了给Mac用,那我建议格式化为APFS,体验最好。右键这个盘,选择抹掉。
格式选择APFS格式,点击抹掉格式化。
如果你不打算安装系统,那可以直接把app拖拽到SSD里面,就是装到外接SSD上了。直接拖拽图标就行,因为图标就是软件的全部。
但是考虑到不少程序还是会在默认的256GB分区内拉屎,时间久了可能还是不够,所以这里建议外是装个系统到外置硬盘,让外置盘做系统盘,这样体验最好。在app store内搜索macos sequoia,点击获取,就可以为你下载最新的macos系统镜像,为后面的系统安装做准备。
在app列表里面找到安装macos
点击启动,就可以安装macos到移动硬盘了。
点击继续以后,选择安装磁盘为外置SSD,点击继续安装。
MacOS会问你要不要拷贝当前用户设置,其实选不选都一样,因为安装好之后还会再问你一次要不要从旧系统拷贝数据的。当然,如果你的设备都是蓝牙的,那我建议你还是选了吧,会把蓝牙配对的数据都继承过来,这样初始化的时候就不用接线了。
安装大约需要10分钟左右,安装完选择重启即可。
启动后会和新mac一样让你初始化,这里选择从旧Mac里面转移数据即可。Mac会把你旧设备的数据全部转移,包括你装的app,不用手动再去设置安装这些了,很方便。
如果想切回原来的系统,只需要在启动磁盘里面选择一下启动磁盘重启就行,比Windows还要方便不少。
安装完毕,乞丐版256GB成功变身1TB大容量mac mini!
App也全部都转移了,不过打开的时候还是会提示你要你重新设置下通知等权限,设置一下就OK了。
使用磁盘工具测试一下,速度比原本的硬盘还快,不用担心体验问题。
你也依旧可以在磁盘工具里面管理内置和外置SSD,不得不说,这个外置磁盘,是苹果最后的良心了。整个外置磁盘系统使用下来和内置没有任何区别,但是这扩容成本可就太低了。毕竟1500你在苹果只能买到512GB,但是自己买,可是能买到4T的SSD呀!
这是我接了外置SSD的桌面,你有看出来接了外置磁盘吗?键盘鼠标2.4G连PC,蓝牙连mac,使用的时候切换一下,一套键鼠就解决了两台机器的使用问题!
好了,开箱体验到这就结束了,下面是总结时间。
不得不说,3500元的mac mini无疑就是目前迷你主机的神,也是非常适合用户尝鲜macos的好机器,即便不喜欢,也能很方便的卖掉二手,不会折价太多。而且目前我使用下来,非常流畅,基本没有卡顿感,日常的软件也基本都有,是一台非常好的办公主机。
如果你是iPad,iPhone用户,一台mac mini也能给你和windows完全不一样的使用体验,不管是iPhone镜像还是各种icloud共享无缝切换,都是windows目前很难做到的,这也是我喜欢上了这台机器的原因。
当然,对小白来说,这台机器的上手成本还是有点高的,不管是软件价格,还是上手难度,都不太适合新手小白使用,大部分人可能会用个两天就厌恶了然后卖掉。再者存储价格太贵,想买更高配的成本是很大的,所以如果你没有刚需的话,我是建议买个mac mini玩玩就好。
感谢观看
关注B站@电脑吧评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