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很无语”,“小帅小美”会毁掉中国电影吗?

全文2409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著名导演张艺谋对近年来流行的三分钟解说电影短视频现象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与批评。

02张艺谋认为,这种快速、碎片化的观影方式不仅剥夺了观众对电影艺术的深度体验,更是对电影创作者劳动成果的不尊重。

03然而,有网友认为三分钟解说电影短视频为观众提供了快速了解电影内容的便捷途径,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求。

04事实上,关于三分钟解说电影的争议背后,还涉及到了电影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权益博弈。

05电影片方在积极拥抱新媒体平台,运用短视频营销策略,以期让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著名导演张艺谋在一场公开活动中,对近年来流行的三分钟解说电影短视频现象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与批评。他直言不讳地指出,这种快速、碎片化的观影方式不仅剥夺了观众对电影艺术的深度体验,更是对电影创作者劳动成果的不尊重。#张艺谋说对电影解说短视频很无语#的话题,也迅速登上热搜。

图片

张艺谋 资料图

不少网友和电影从业者纷纷加入讨论,有的支持张艺谋的观点,认为电影艺术的魅力在于其完整性和深度;有的则持相反意见,认为三分钟解说短视频为观众提供了快速了解电影内容的便捷途径,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求。

张艺谋“无语”,曾有多位导演就短视频解说电影发声

作为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张艺谋曾多次在国内外电影节上获奖,深受观众喜爱。张艺谋认为,电影观影的沉浸感和仪式感是无法比拟的,呼吁观众走进影院观影,“作为一个电影导演,我还是很希望观众走进电影院去看。你最好别在手机上看,你最好别看那个三分钟介绍。我觉得实在很无语啊,作为一个电影导演看到这个就很难过。”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包含了导演的创作意图、演员的表演、摄影构图、音乐配乐等多个方面的元素。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电影的艺术魅力,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然而,三分钟解说电影短视频却将这些元素进行了快速地切割和压缩,将电影变成了一种快餐式的消费品。这种做法不仅剥夺了观众对电影艺术的深度体验,更是对电影创作者劳动成果的不尊重。

此次张艺谋因短视频解说电影发声,也非第一次。

此前,在其执导电影《一秒钟》上映前,张艺谋在一次采访中就曾怒斥:“别人花两三年拍一部电影,你们花两三分钟就讲完了,还讲得挺热闹。短视频侵权,这是影响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大问题。”

图片

△官方海报

无独有偶,此前冯小刚陈凯歌等导演,也曾呼吁观众走进电影院支持正版电影,抵制通过短视频解说提前“剧透”的行为。但实际效果微乎其微,如今打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搜索任意一部电影,都能看到大量内容相似的“XX分钟看完XX电影”。

“小帅”“小美”等名字,则成了电影主创们用心塑造人物的统一代称,人物弧光及复杂性,被猎奇抓人的解说性词语所替代,电影的艺术性被大大消减。

张艺谋发声后,一些网友表示支持他的观点,认为电影艺术的魅力在于其完整性和深度,而三分钟解说短视频则破坏了这种完整性。他们认为,观众应该通过完整的观影过程去感受电影的艺术魅力,而不是通过快速地浏览来了解电影的内容。

然而,也有一些网友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三分钟解说电影短视频为观众提供了快速了解电影内容的便捷途径,符合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求。他们认为,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是否观看这类短视频。如果观众对某部电影感兴趣,他们仍然可以选择去电影院或在线观看完整的电影。

“小帅”“小美”们,为何走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短视频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公众提供了海量的碎片化娱乐内容。在这种背景下,三分钟解说电影短视频应运而生,并迅速在各大平台上走红。这类短视频通常以快速、简洁的方式,将一部电影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和关键转折点进行概述,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就能了解一部电影的大致内容。

三分钟解说电影短视频的兴起,一方面因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很难抽出完整的时间去观看一部电影。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为这类内容提供了广阔的传播渠道和受众基础。在算法的推荐下,这些短视频能够迅速触达目标观众,满足他们对电影信息的快速获取需求。

贾玲自导自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例,在短视频平台上搜索这部电影,可以看到大量解说视频。这些视频不仅封面相似,连解说文案也如出一辙。

“她穿越回去见到了年轻时候的妈妈,并决定撮合妈妈和厂长儿子在一起。她认为只有厂长儿子才能配上她妈妈,才能让她的妈妈过得幸福。于是她使尽浑身解数撮合他们,还帮助妈妈抢购了电视机,安排妈妈和厂长儿子约会看电影。但没想到妈妈还是和爸爸在一起了。”

以上这段解说文案,几乎出现在所有解说《你好,李焕英》的视频中。尽管表述不同,但内容基本一致。

不仅如此,在短视频平台上,还能找到大量打着“解说”幌子,实则“剧透”的账号。这些账号的视频内容,通常由电影片段+旁白解说构成,且电影片段占比较大。用一些网友的话来说,这不就是把电影当故事讲吗?电影本身的意义和内涵都没了。

“三分钟解说电影”之争背后

其实,关于三分钟解说电影的争议,早已屡见不鲜,在这背后还涉及到了电影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权益博弈。一方面,电影创作者希望观众能够完整地观看他们的作品,从而充分感受电影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观众则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电影的内容,以满足自己的信息获取需求。

这种权益博弈在现实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一些电影创作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被制作成三分钟解说短视频后,感到非常不满。他们认为这种做法侵犯了自己的版权和创作权益,要求平台立即下架相关视频。然而,平台方面则认为这些短视频属于用户创作的内容,符合平台的社区规范和版权政策。因此,他们往往采取拖延或推诿的态度,不愿意立即下架相关视频。

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则面临着选择困境。一方面,他们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电影的内容,以便在朋友或同事之间交流话题。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能够完整地观看一部电影,以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

也有一些观众认为,是好电影的缺位,让他们缺少了踏入影院观影的动力。观众祝大毛告诉记者:“最近就没啥好电影想看的,如果电影院里放的是《流浪地球》《复仇者联盟》这样的大片,那我一定不愿意看三分钟解说电影,恨不得在影院里多刷几遍。”

但影迷陈女士则表示,自己完全接受不了三分钟解说电影:“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这样的解说是对创作者的不尊重,电影是要靠自己一点点去看、去品味的,日常生活节奏已经够快了,看电影是我最大的消遣。”

而这种行为更深层次的争议,则是版权问题。

一些UP主通过解说电影获取流量,进而变现。一些是“搬运工”,将电影解说账号的视频进行搬运、剪辑,再次发布到其他平台。另一些则涉及到盗版电影资源,通过低价售卖电影资源获利。还有一些UP主会通过植入广告的方式获利。

争议背后,中国电影创作者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让“消失的观众”走回影院,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17时许,2024年全年累计票房为392亿元,对比2024年全年549亿元的成绩,还有不小的差距。近些年,电影片方其实也在积极拥抱新媒体平台,运用短视频营销的策略让更多观众走进影院,好电影和观众的双向奔赴,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共赢局面。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艺蘅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