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陈亚梅
青岛市的空气质量实现持续改善,但再上台阶也面临一些困难。11月13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当好排头兵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吉海对青岛市制定的《青岛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中的工作措施作出了具体解释。
空气质量难上台阶的主要原因是全市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还没有削减到足够低的程度,叠加不利气象条件或外来污染物传输的影响,就会产生污染天气。去年全市一共有65天的污染天气,今年截至目前,已经有50天的污染天气。全市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机动车、燃煤、城市扬尘以及工业企业的排放等等。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汽车保有量增加,能源需求量增加,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没有完全到位,城市扬尘的精细化管控不到位,这是本市持续改善空气质量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落实国家、省有关工作要求,实现全市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10月23日,市政府印发了《青岛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这一方案是对国家、省近阶段空气质量管控要求的具体落实,是对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系统部署。方案确定,到2025年,全市空气质量实现全面稳定达标,PM2.5年均浓度达到3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不超过1天。方案提出实施6大行动,落实30条具体工作措施。
实施产业结构绿色升级行动。主要措施包括:严格环境准入,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的“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开展产业集群升级改造;实施含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替代,2025年底前至少建设50个替代试点项目。
实施能源结构清洁低碳高效发展行动。主要措施包括:加快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全市原则上不再新增自备燃煤机组,支持自备燃煤机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推进主城区形成以天然气供热为主、大型煤电机组供热为补充的清洁供暖格局;推进清洁取暖,今年对尚未实施清洁取暖改造的住户要“应改尽改”。
实施交通结构绿色转型行动。主要措施包括:“十四五”期间,水路货运量增长12%左右,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7%以上;加快提升机动车绿色低碳水平;强化非道路移动源治理;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到2025年,港内运输车辆清洁能源占比达70%;加强油品监管,坚决打击将非标油品作为发动机燃料销售等行为。
实施面源污染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主要措施包括: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深化扬尘污染治理;推进矿山治理,对限期整改仍不达标的矿山,根据相关要求依法关闭;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
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行动。主要措施包括:开展VOCs液体储罐专项治理;推动更多企业争创环保绩效A级或行业引领型企业;开展餐饮油烟、恶臭异味专项治理;开展大型规模化养殖场大气氨排放总量控制。
实施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行动。主要措施包括: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体系建设;提升大气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强化大气环境监管执法;加强决策科技支撑。
为应对今年秋冬季可能出现污染天气,市环委办9月27日印发《青岛市2024-2025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秋冬季方案由1个总方案+12个子方案组成,包括工地扬尘、道路清扫保洁、建筑垃圾运输扬尘、公路水运工程扬尘、市政给水排水扬尘、绿化和园林扬尘、商品煤抽检、清洁取暖、港口重污染天运输和扬尘、成品油质量、环境综合执法、烟花爆竹燃放管控的12个子方案,由相关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保障全市秋冬季的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