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文艺巡礼活动“繁花竞放——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十年摄影精品展”10月18日-11月3日在中华世纪坛展出。
本次展览从2014年以来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各项品牌活动入选作品中,甄选出150余幅摄影作品和11个视频作品,组成“时代之光”“影像风华”“动感视界”“致敬历史”4大板块,汇集了广大摄影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的丰硕成果,以光影呈现了10年来时代发展的波澜壮阔、百姓生活的火热图景和摄影创作的繁荣气象。我们将陆续推出展览作品,以飨读者。
时代之光
记录时代脚步,留存岁月印迹。摄影是见证发展变化的记录者,书写源自真实的深情和质感。摄影人扎根生活沃土,讲述动人的中国故事,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干部和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打响一场脱贫致富的攻坚战,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十八洞村成为中国脱贫攻坚历程中最具有“地标”性意义的地方。
雾漫十八洞 黄沪舟 摄
2018年8月15日,施俊(右二)和母亲石庆英(右一)、妻子张雪琴(右三)、奶奶隆得玉(左二)、二姐施晓霞(左一)在家门口。除了82岁的奶奶,施家7口人原本均在外打工。从2018年开始,全家人陆续回乡创业。居杨 摄
2018年冬,竹子寨村民杨超文把自家老屋修缮一新,开起了“幸福人家”农家乐分店。宋刚明 摄
2018年11月2日,修路工人排除道路两边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险情。周立春 摄
2019年4月5日,村民在黄桃园里劳作。宋刚明 摄
2018年8月13日晚上,驻村工作队工作人员来到龙金娣家了解情况。为了不影响村民白天劳作,工作人员经常在晚间入户调查。居杨 摄
2023年8月18日,湘西边城机场首航之日,周边村民从四面八方赶来,站在跑道外 ,观看飞机首飞。王正苹 摄
悬崖村
陈杰 摄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坐落在海拔626米至1600米土壤肥沃的山坳中,村民进出村,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走过12级218步藤梯,被外界称为“悬崖村”。凉山州和昭觉县先后投资修建了钢梯,并将“悬崖村”山下的勒尔小学建成了在全县硬件和师资力量最好的完全小学。如今,“悬崖村”经过几年的改造,已经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16年5月14日,在三位家长的保护下,15个孩子从山下的勒尔小学出发放学回家。
2016年11月19日,当地政府为“悬崖村”架设了钢梯。孩子们攀登最后两段钢梯。
2020年5月13日,搬进昭觉县城的新家后,吉克石里在属于自己的房间里起舞。当天,她的新床和新衣柜填充了这个房间。
2020年5月16日,俄地有三在昭觉县城的新家里。他说在县城里住的房子好、上学更方便,还有他最爱的篮球场。
2021年10月12日,昭觉县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配套建设的幼儿园。
新三峡人
李风 摄
三峡库区1994年正式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到2010年三峡百万移民工程全部完成。走进高峡平湖,走进三峡人中间,在环境变化的同时,三峡人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012年3月8日,湖北秭归郭家坝,刘敏华把老家的桃花树背往新家,老家已淹没在水下。
2021年10月3日,搬迁到重庆巫山县城的一对新人回巫峡老家结婚。
2015年5月5日,湖北夷陵太平溪码头,一对双胞胎女孩回到祖辈搬迁前的家园。
2022年8月10日,湖北宜昌,市民在江边看电影。
从人工繁育到野化放归
何海洋 摄
为了保护大熊猫,1978年,全球首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测站在四川卧龙建立,以卧龙为基地的人工圈养繁育研究工作也同时开展。2012年,四川启动大熊猫野化放归和野外引种,以改善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来促进大熊猫种群复壮。2021年7月7日,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目前,科研人员正着力提高大熊猫种群遗传多样性,促进圈养种群间基因交流,使大熊猫种群更加健康、数量稳定增长。
2014年11月28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一只大熊猫望着远方。当年因为汶川地震离开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十多只大熊猫回到了故乡。
2022年7月12日,卧龙神树坪基地,科研人员检查大熊猫幼崽身体状况。
2021年9月16日,卧龙神树坪基地,育幼室里的4对大熊猫双胞胎。
2011年2月19日,卧龙核桃坪基地,身穿熊猫服的科研人员将半岁的大熊猫“淘淘”放入背篓,转移到野训基地。
2017年1月11日,雅安碧峰峡基地,2016年新生的8只大熊猫集体亮相。
2018年12月27日,四川都江堰,圈养大熊猫“琴心”被放归保护区。这是首次在成都野化放归大熊猫。
图文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