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翻糖大师国风作品获国际大赛金奖”冲上热搜。在英国举办的2024年世界蛋糕大赛上,来自苏州的周毅团队斩获了7金1银和全场最高奖。11月13日,周毅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们团队作品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中国经典人物和传统文化,他想让国外通过这些蛋糕能更加了解中国传统人物和优秀文化,也想通过这些国风蛋糕传承民族技艺。
提前10天到英国 通宵达旦修补蛋糕
世界蛋糕大赛1994年创办,据国际蛋糕比赛的官方网站介绍,该比赛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蛋糕比赛,被认为是蛋糕制作技术和创意的竞技场。翻糖蛋糕由糖、水、葡萄糖组成,属于蛋糕界的工艺品,造型完全由手工制成。虽以装饰作用为主,但所有部分皆可食用。制作翻糖蛋糕与普通蛋糕,所用的材料大致相同。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这并不是周毅和他的作品第一次走红,早在2017年,他和团队第一次参加英国国际蛋糕比赛时,就凭借作品《武则天》一举拿下最高奖。
对于此次再次获得最高奖,周毅说他依然觉得非常激动,但是也感觉很累。他告诉北青报记者,今年只有他和一个徒弟来英国比赛,两人提前10天便到了,几乎通宵达旦的修补蛋糕。“比赛的要求非常严格,评委会全方位的审查蛋糕,蛋糕体能看到的地方全部要用食品级材料覆盖,而没有覆盖到的地方和一些细小裂痕,都会影响最终结果。”
做蛋糕和拍电影一样 创作人要做导演、做编剧
在本次大赛上,获得全场最高奖和金奖的作品是周毅团队的“赤伶”,作品用翻糖塑造了一位梨园英雄形象。据周毅介绍,“赤伶”的原型来源于一位戏曲名家在抗战时期的英勇事迹。这段事迹深深感动了他。据他介绍,“赤伶”的造型是一名身着戏服的女子端立在一盏宫灯上,灯上有4幅画,展示了“赤伶”短暂绚烂的一生。
周毅说,在他看来,做蛋糕和拍电影是一样的。创作人要做导演、做编剧,“作品背后有故事才能打动人。”还要做场务,组织安排好各种材料;做化妆师,打扮好有演员。“演员是谁呢?就是蛋糕。蛋糕不会说话,没有声音。但是我们可以用它的神态、姿势、表情来传情达意,感动他人。”
周毅介绍,翻糖蛋糕是很大很沉的,有些只能选择托运到英国去。所有被托运的蛋糕都会发生磕碰,而翻糖蛋糕在干燥环境下才能保存,天气、湿度都会影响到蛋糕。“我和徒弟提前10天来到英国,为的就是在10天里修复一切可能的损失。修复有时候比重做都困难,因为修复后要想办法掩盖所有的缝隙。”
周毅说,因为英国持续阴雨天气,翻糖蛋糕极易融化损坏。最惊险的是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他发现“赤伶”的眼睫毛要化了,黏在一起覆盖住眼睛。他最后熬了一晚上,重新一根一根做了新的眼睫毛贴上去,这才让“赤伶”最终能展出参赛。
想让外国人通过国风蛋糕了解中国传统人物和优秀文化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周毅团队的作品中,除了赤伶外,还有以明代哲学家王阳明龙场悟道为灵感创造的“龙吟-悟道”、化身西域美女的“敦煌”,山海经中的祥瑞之兽涂山狐狸“九尾”等,这些都跟中国传统文化有关。
对此,周毅介绍,他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获得奖金,这个比赛的奖金大概在人民币2万元左右,但是他付出的成本差不多要二三十万,“我做蛋糕的第一个原因是热爱,我的天分在食品雕刻方面,这会让我快乐。第二个原因是我想把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推广到国外。”周毅说,他在伦敦街头发现,街上到处都有甜品店、蛋糕店,翻糖蛋糕是英国人日常中很常见的东西。“外国人买个蛋糕和我们买个馒头、包子一样常见。于是我就想要用他们最熟悉的东西作为载体,让外国人通过国风蛋糕了解中国传统人物和优秀文化。”
周毅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在制作翻糖蛋糕时使用了很多面塑的手艺,这是中国民间的传统技艺。据他介绍,面塑俗称面花、捏面人等,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是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艺人用手加上简单工具,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压、揉,用竹刀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然后披上发饰和衣裳。“我会把面擀的很薄,和衣服一样薄,再黏结起来。在一次参赛时,评委不能相信翻糖蛋糕人物的衣服是用食品做的,坚持认为是糯米纸。我英语不好,难以辩解,只能掰下一块衣服递给评委品尝,评委品尝到甜味,才相信我的话。”
对于下一步的计划,周毅说,他打算尝试着做一些手办。他在网上注意到,国风翻糖蛋糕受到很多人喜爱,从3岁的儿童到十几岁的学生,再到高龄老人,“翻糖蛋糕只能有一个,到不了粉丝手里。但是翻糖蛋糕造型的小手办可以到粉丝手里,这样就能让他们欣赏、把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实习生 苏海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