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部分古建筑
作为一名初学者,当面对形态各异的古建筑,总会满眼新奇却不知从何看起,或仅关注细枝末节而忽略重要信息,即便是有经验的从业者,也难免一叶障目或有所遗漏。
不同的寻访目标,需要关注内容的广度和深入也有所不同,不存在以一套标准适配所有出行选择的可能。本文以“寻访十要”为题,尽可能呈现更全面、较专业的古建筑观察内容和方式,部分内容已接近古建筑勘察的深度,可视为一篇“古建寻访备忘录”,读者可根据需要择取。
坛庙、寺观、宗祠等公共建筑,往往服务于超出本体范围的更大组团,即使是作为私产的民居,它们的选址择向,也与周边建筑的肌理、地势水文等条件相关。对周边环境和场所的观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建筑本体的营造选择,但不要被眼下的现状迷惑了双目,若有条件,也要关注环境和场所的历史变迁。
观察对象本身不一定是单体建筑,也可能是建筑组团,组团中的建筑在历史环境中可能经历改建、重建、拆除或自然坍塌等。确定边界,往往以初建时代或所关注的某个时代为标准,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古建筑的布局、功能和空间意涵。
构架是决定一座建筑物主体框架的关键,古建筑教材中耳熟能详的“抬梁”“穿斗”结构是其中的代表做法,但乡土建筑中的构架方式远不止于此,它们在技术做法上受工匠团体长期经验积累的影响,是反映建筑时代信息和地域做法的重要表征,同时作为骨架塑造出建筑物的空间。
▲来源:网络
这是专业研究者和古建爱好者最津津乐道的话题,也常常成为古建筑断代的重要依据,不同时代、地域、匠作团体、建筑功能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构架节点处理和构件形制特征,这也是长期观察、积累古建筑素材和样例的吸引力所在。
▲来源:《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纵架构件
“弯枋连栱”的形制特征与源流考辨》
构造和材料往往不易从建筑外观上直接获取,但却是能深度反映营造本原的重要历史信息,专业研究者会通过工匠的口述访谈和古建工地的跟踪调查获取这部分信息,修缮尤其是落架大修的现场记录和专业的材料检测更是难能可贵的机会。
▲来源:《古代建筑尺度控制的“模数化”程度
和优先择用方法探讨——以元明苏式建筑尺度规律为例》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对建筑本体的观察虽重要,但千万别忘记建筑也有自己的功能使命,他们为人、也为神佛等信仰对象服务。建筑物内的塑像和壁画等虽然不属于建筑本身,却是建筑物的重要延申和精神内核,不应该被忽略。
▲来源:《义县奉国寺》
(建筑文化考察组编著,2008)
古建筑是一座博物馆,对他最好的注解就藏在自身中。官式建筑和地方重要建筑如宫殿、庙宇、会馆等往往存有不少碑刻,内容多涉及建筑物的重建和修缮信息,建筑本体的梁枋檩柱等处也会存有不少墨书题记,这些信息是古建筑的生平履历,能帮我们更好的认识它们的前世今生。
作为民居等非公共建筑,一般不会为它立碑,建筑本体上也很少出现明确的年代题记,但地方的志书或家族的族谱中常有关于它们兴建和改易的描述,就像是普通百姓的“户口簿”。
▲来源:网络
前文所提及组团建筑中的拆改尚且容易判别,主体建筑内的构件更换尤其是离初建时代较近的更换情况往往难以准确判别,不仅木结构难免损易,瓦面脊兽、彩画帐幕更是难存原始状态。今日所见的古建筑,必定和初建时殊异,这是不争的事实,有经验的寻访者可以部分还原历史的真实,其余只能留给想象。
▲来源:《山西平顺天台庵佛殿的修缮改易与旧貌管窥》
如果以一条连续的时间线索来观察的话,建筑本体不过是这条时间线上的一个节点,“营造”是它的前世,“使用”是他的今生。匠师是营造者,对一座建筑物而言,营造过程是既定事实;而对不同时代和区域的建筑物而言,营造也存在不小差别。主家是使用者,初建成时期的主家是建筑功能的完美诠释者,后代继承者的使用选择,是对古建筑新的注脚。这一切信息的获取,都需要长期蹲点式的人类学观察。
▲来源:《度制变迁对乡土营造的影响
——兼论“尺系树”的建构与意义》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未成立研究所”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吕国俊
点击往期原创
▼
徐显秀蓝宝金戒 . 赫拉克勒斯|大康通宝. 皇后悲剧
山西古代壁画|眩晕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与山西
山西珐华|南涅水石刻.民间原力
错金鸟篆铜戈. 妖姬传奇|嵌玉琉璃带钩.魏文侯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