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阅读困境:揭秘电子设备对大脑的影响

图片
Via:愚木混株CDD20


作者 | Lili Yu
翻译 | 卢晨曦
审校 | 酷炫脑
美工 | Jenny
编辑 | 加薪

早已有证据表明,我们读电子书的时候吸收得更少。但为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来改善它呢?


阅读对我们来说太理所当然了,以至于我们都忘了大脑在处理这一过程是有多复杂。当你正在读这一句子时,你在使用文字的视觉形式从记忆中找到它们的含义与发音,然后用这些信息和负责口语的神经系统来消化更大的语言意义:短语、句子和长难句。阅读是近代文化产物,我们的大脑并没有进化到可以阅读。人类只能通过数年的教育与练习,锻炼自己的大脑去熟练地阅读。这一过程本质上很困难,因为有证据表明即使人类有正常的智力并且受过教育,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无法高效阅读。

现在停下,思考下你是怎么阅读这一篇文章的?你大概率在用电子产品阅读,电脑、手机、显示器或者电子阅读器。这一简单的过程却值得我们深思,因为数字阅读所需的技术只在过去十年才开始普及。从实体书、杂志和新闻报纸转变到社交媒体带来了至少一种明显的变化:收集来的信息蜂拥而至、唾手可得。它影响着人们如何处理信息,电子信息的阅读者必须培养批判性思维,用指尖筛选海量信息。

考虑到这些变化,有人可能会问:“那么使用电子设备是否改变了阅读的本质?它是怎么改变了阅读的质量”?或许你已经发现,你阅读电子书的时候比阅读纸质书更难集中注意力。在电脑上阅读文章和读一篇纸有什么实在的区别?我们最近对这一话题的科学研究进行了分析,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我们找到一些可能的答案。

那我们就先思考用以阅读和写作的文本吧。每个文化的文本系统都不同,就像英语写作文本和中文文本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尽管文本大不相同,但阅读时的心理过程却很相似。这一现象最佳证据就是脑成像,当阅读中文和英文时,用的脑区是相同的。这项研究显示,当我们视觉上处理这些文字,然后通过处理每个字的意思去构建短语和句子的意思时,我们也会用到相同的脑区。

基于这些发现,有人可能会预料说:“那阅读纸质书和电子书不会有区别嘛”。毕竟,如果不同的文本对我们如何阅读只有微不足道的影响,那么文字呈现的方式为什么会对阅读和理解文字产生任何影响呢?但实验结果却表明并非如此。

图片
Via:giphy


当读者在压力下快速阅读的时候,屏幕阅读受损效应(The Screen Inferiority Effect)会更大。

这些研究其中一个发现就是:屏幕阅读受损效应(The Screen Inferiority Effect)。恰如其名,这个现象指的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屏幕比用纸质书阅读的时候,我们更难理解文本的意思。打个比方,如果你正在网上阅读这篇文章,你理解文本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会受损。读完这篇文章后,你也许会准确地答出这篇文章的主旨,但不一定能像读纸质书那样可以回答出文章的细节问题。这种效应在各个语言系统和写作系统中都有体现,表明它是一种强有力的干预因素。

然而,有一些研究却发现,这个效应的影响范围却由很多种影响因素决定的。其中一个变量是文本的本质:与说明文的理解力相比,记叙文的理解能力(即读者可以沉浸在故事中)似乎不太受文章的呈现方式的影响。所以,如果你正在读一本有趣的小说,而非学习教科书的内容,你对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太会受到是在屏幕上阅读还是纸质书阅读的影响。另一个重要变量则是可阅读的时间,当读者感到压力,必须快速阅读时,那么屏幕阅读受损效应就会大大增加。如果你要速读,那你也许最好阅读纸质版的内容。也有证据支持阅读技巧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对阅读能力没那么强的人来说,屏幕阅读受损效应也会更显著。

202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屏幕阅读受损效应可能让读者易受错误信息的影响,在屏幕上阅读时,他们更难注意到内容上的差异。显而易见的实际影响是,人们在网上阅读虚假信息时,被误导的风险可能更大——当然,如今很多虚假信息都是在网络上发布的。

我们对屏幕阅读受损效应背后的原因知之甚少。有一部分可能是当我们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的时候,眼睛会感到干涩,也会引发视觉疲劳。但这个效应也和读者如何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有关。根据这一原因,因为许多电子阅读让我们可以快速地从社交媒体的文章中获取信息,我们也会阅读网上的短篇新闻和邮件。这就导致读者还没有意识到,阅读许多这些片面、可以快速理解内容主旨的文章,并不能让我们足以理解长篇复杂的内容。

根据这一观点,屏幕阅读受损效应反映了一种阅读策略的错误应用:我们把阅读简短且简单的文章的策略错误地应用在了理解较长且复杂的文章上。比如,读者快速浏览一篇文章时,很容易忽略文章中简短的功能性词语比如“一个”和“这个”),它们大多数时候起着语法作用,但读者却把它们注意力放在往往能表达许多含义的词语上。尽管这种快速浏览策略足以让我们抓住文章的主旨,但忽略功能性词语这种阅读行为可能会让我们理解复杂的长文章的能力退减,因为这些语法规则表明了“谁对谁做了什么”。

图片
Via:giphy

  

也许有一天,类似纸张的电子阅读器会带来电子阅读的好处,而无需代价。

我们确实可以认为,阅读这一过程会使用许多不同的策略。一种强有力的证据来自于另一类型的电子阅读:读电影和电视剧中的字幕。许多人在看外国影视剧的时候都会用到字幕,在新冠开始的时候,字幕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流行了——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一些网课往往会加有字幕。在这些多形态的阅读模式下,人们必须协调两个过程:阅读字幕的过程(字幕显示的时间是固定的)以及理解视频和听觉信息的过程。

2020年的一项实验就研究了人们如何做到这一过程的,当读者在看纪录片的字幕时,研究员追踪了他们的眼球运动轨迹。当字幕从每秒12个字增加到每秒28个字时,阅读者会调整他们的行为,以适应阅读字幕的时间减少。这些行为的改变包括:眼睛不断顺着字幕向前移动,减少往回看字幕的眼球动作,并且减少阅读字幕中每一个字的时间。利用计算机模型对阅读中的眼球控制进行的模拟表明,这些变化是一种补偿策略,这种策略通过忽略功能性词语(如前所述)或者只留出最大限度的时间来识别单个词,从而帮助理解字幕的主旨。这些证据表明,读者会改变自己阅读习惯来适应电子阅读时可能带来的任何“困难”。

那么这些研究对以后全是电子设备的世界下我们的阅读有何启示呢?尽管我们还不好说未来的阅读会有怎样的改变,但我们可以对阅读的科技发展和它的好处保持一种乐观心态。这类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机会阅读,并且阅读材料也变多了起来。未来对“熟练”阅读者的定义可能会包括使用不同阅读技术以达到目标的能力——举个例子,阅读纸质书来促进对复杂文章的深度理解,用电子屏幕来阅读娱乐性文章、人际交流或者阅读那些不好获得的阅读材料。我们也很难预测未来技术的发展,所以那些像纸质版的电子阅读器可能会有电子阅读的好处,而我们也无需有任何代价。

然而,考虑到许多读者不断地用电子屏幕阅读,我们可以有意地根据自己的目标去调整阅读策略。当目标是理解一个较难的知识点时,我们可以放慢自己的阅读速度,或者选一些没有那么多干扰物的阅读模式,如减少会让我们分散注意力的广告标语。为了在这充满电子屏的世界中静心阅读,你要意识到自己的目标,然后选取适应的阅读策略。


图片
Via:《超脱》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Bolger, D. J., Perfetti, C. A., & Schneider, W. (2005). Cross-cultural effect on the brain revisited: Universal structures plus writing system variation. Human Brain Mapping, 25(1), 92–104. https://doi.org/10.1002/hbm.20124

2.Castles, A., Rastle, K., & Nation, K. (2018). Ending the Reading Wars : Reading Acquisition From Novice to Expert.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19(1), 5–51. https://doi.org/10.1177/1529100618772271

3.Delgado, P., & Salmerón, L. (2021). The inattentive on-screen reading: Reading medium affects attention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under time pressure.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71, 101396–101396. https://doi.org/10.1016/j.learninstruc.2020.101396

4.Delgado, P., Vargas, C., Ackerman, R., & Salmerón, L. (2018). Don’t throw away your printed books: A meta-analysis on the effects of reading media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25, 23–38. https://doi.org/10.1016/j.edurev.2018.09.003

5.Liao, S., Yu, L., Kruger, J.-L., & Reichle, E. D. (2023). Dynamic reading in a digital age: new insights on cognitio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https://doi.org/10.1016/j.tics.2023.08.002
6.Liao, S., Yu, L., Reichle, E. D., & Kruger, J.-L. (2021). Using Eye Movements to Study the Reading of Subtitles in Video. Scientific Studies of Reading, 25(5), 417–435. https://doi.org/10.1080/10888438.2020.1823986
7.Salmerón, L., Delgado, P., Vargas, C., & Gil, L. (2021). Tablets for all? Testing the screen inferiority effect with uppe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86, 101975-. https://doi.org/10.1016/j.lindif.2021.101975
8.Xu, Y., Wong, R., He, S., Veldre, A., & Andrews, S. (2020). Is it smart to read on your phone? The impact of reading format and culture on the continued influence of misinformation. Memory & Cognition, 48(7), 1112–1127. https://doi.org/10.3758/s13421-020-01046-0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