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食材在宿迁洋河试种实现丰收,亩产收益约4000元

扬子晚报网9月13日讯(通讯员 唐献军  记者 高峰)生姜是老百姓烹饪做菜的常用食材。今年5月中旬,宿迁市洋河新区罗庄村首次试种生姜,经过6个月生长,眼下10亩大黄姜已经成熟迎来采收,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景象。

图片

走进姜田,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一株株生姜黄绿相间、长势喜人。由于整株生姜茎叶高约60厘米,鲜嫩的根茎生长在基质袋中,工人们只能弯着腰拔姜、去泥,然后剪秆、装箱,等待装车销售,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经过随机称重,其中较大的单株生姜去茎后重量为8.4两。带领村民试种生姜的罗庄村党支部书记陈长涛高兴地介绍说,经过初步测算,今年姜田每亩平均产量在2000斤左右,按照订单收购价每斤7元计算,扣除各类成本,生姜亩产收益约4000元。

图片

村合作社之所以敢第一个“吃螃蟹”试种生姜,主要得益于当地南京农业大学宿迁研究院技术支持。科研机构不仅培育提供了脱毒种苗,还积极协调拓宽销路。考虑到洋河新区古黄河沿岸土壤多呈弱碱性,并非生姜理想生长环境,他们特意选取了更便于管理的基质栽培方法,在基质袋中配比了窖头泥、木屑、黄沙等物质,促进生姜生长。

南京农业大学宿迁研究院技术研发部主任王俐翔介绍说,将培育的生姜姜块的种苗种植在基质袋里,同时用基质代替它的生长环境,并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生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及夏季遮阳网遮阴等技术,来实现生姜的高效种植生产,实现高产种植。

图片

据了解,生姜生长较为娇嫩,喜欢温暖潮湿环境,惧怕高温强光,适宜生长温度在25至28摄氏度。依托科技赋能,当地罗庄村不仅找到了病虫害防治技术、营养配方、控制旺长管理方法,还有效解决了生姜种植中易出现的姜瘟病、施肥不当、产量不高等难题。明年村里还将加大与科研机构合作,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并借鉴山东种姜模式补充新的种植方法。

洋河新区罗庄村党支部书记陈长涛表示,接下来,村里还会继续做好生姜的种植和销售,实现一村一品、富民强村。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