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光”照亮长顺“教育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础是教育。北京邮电大学与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相隔千山万水,2012年,因结对帮扶紧紧相连。

12年来,北京邮电大学不断地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长顺。这条教育帮扶之路,彰显了教育的力量和温暖,充满了希望和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长顺学子的成长之路,也为长顺教育事业注入了蓬勃的发展动力。

今年4月,北京邮电大学“红雁助学”智慧云上普通话教学课堂走进长顺县第三小学,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为该校六年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古诗词课。

图片

长顺县第三小学学生姚梓萱开心地说:“平时我们没有机会见到北京名校的哥哥姐姐,现在他们通过‘红雁助学’平台给我们线上上课,感觉非常亲切,我也很喜欢这种全新的上课方式。”

据悉,“红雁助学”项目是由北京邮电大学利用自身信息技术学科优势,以乡村教育为着力点,自主研发“研究生支教团+智慧云上支教平台”的新型教育帮扶方案,打造免费的乡村一对一视频助学平台,以“线上与线下”和“学科与思政”组合拳,解决乡村学子课后问题无人讲解、乡村教育只够解决“温饱”等痛点问题,为长顺县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支撑。

该项目依托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和多学段远程助学志愿者社团,打造智慧型乡村教育振兴新范式。研究生支教团在学校进行流动授课,尽可能覆盖更多学生。在延时辅导课或晚自习上,学生使用“红雁助学”定制终端获取来自志愿者教师的一对一视频辅导,在不同时间段开展“随拍随学”“随学即会”“学会即走”的线上助学服务,让学生“学得会、学得懂”。

同时,依托高校大学生暑期实践计划开展“课后辅导”“暑期培训”等服务,让乡村学子在家自行安装“红雁助学”手机软件随时随地获得助学教师的一对一辅导,从而保障学习中的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图片

“最开始其实是我们中心支教的同学班上有一个心脏病患儿,他没法去学校上课,我们就给了他一个‘红雁助学’平板来学习,后来发现整个长顺都需要。”谈及“红雁助学”项目的初衷,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师、校团委科创实践部副部长陈科良如是说。

目前,该项目累计投入200万元用于平台研发、志愿团培养、终端设备捐赠,已吸纳教师志愿者200余人,覆盖长顺县核子小学、长顺三小、罗湖希望小学、长顺四中等数10所学校,辅导学生10000余人,累计服务50000余次,超过72%的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近年来,北京邮电大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定点帮扶政策,围绕“长顺所需、北邮所能”,引导学校科技、人才、教育等资源优化配置,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帮扶之路。

2016年以来,学校共计派驻挂职干部7人,投入帮扶资金1455.23万元,引进帮扶资金9409.26万元,帮助建设鼓扬镇第三幼儿园综合楼、全县31所中小学兴趣教育课程、全县幼儿园教具采购、敦操乡第二幼儿园等项目;培训基层干部、中小学教师等8579人次,购买和帮助销售长顺县农产品共计13031.08万元,帮助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1个。(龙再刚|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