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关系着“大文明”!近年来,泉州文旅火爆,海内外游客云集古城,但旅游配套不足问题也随之凸显,尤其是古城公厕问题更是成为市民游客的“难言小事”。对此,鲤城区高度重视、立行立改,主打“听劝”。
11月起,鲤城区制定实施《鲤城区古城公厕扩量提质行动方案》(简称《方案》),明确提出3个工作目标,结合7项重点任务,深入开展古城公厕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推动建设布局合理、数量适中、合乎标准的城市公厕,让“方便”事更方便、更舒心。
《方案》提出,鲤城将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加快推进古城公厕扩量提质,力争至2024年11月底,完成古城公厕引导牌完善、设施修缮、环境美化、便民物资投放等工作,新建、扩建公厕6座;至2025年上半年,古城公厕小便池达230个以上,蹲(坐)位达650个以上,第三卫生间达40间,男女蹲位比例约1:1.5;至2025年底,54座二类公厕逐步完成管养提升。
根据《方案》,11月起,鲤城全面实施“五个一批、两个优化”行动,即养护提升一批、改造扩建一批、翻建新建一批、协调开放一批、应急储备一批、服务优化、机制优化,推动古城公厕实现“六化四好”。其中,养护提升一批,推进古城公厕引导牌完善、设施修缮、环境美化、便民物资投放、保洁提升等工作,计划于今年11月底前完成一批,年底全部完成,确保古城公厕“容易找、异味小、环境洁”。
改造扩建一批,市古城办将牵头改扩建金鱼巷、奎霞巷、观东巷、新路埕、义全宫巷、棋盘园、惠存巷、伍堡街8座公厕,区城管局牵头改扩建平水庙1座公厕,计划今年11月底正式投用4座,春节前投用5座。翻建新建一批,由市古城办牵头新建帽巷、钟楼2座公厕,今年11月底正式投用,并在小街巷见缝插针增设智能公厕,提高“见厕率”。
协调开放一批,全面调查摸底,发动沿街机关单位、经营性场所、写字楼、油气站等具备条件的内部厕所免费向社会开放,统一设置标识,今年年底前实现公厕开放使用的共管、共治、共享;应急储备一批,今年年底前购置1辆客车移动公厕、20座临时公厕,作为重要节假日期间古城公厕的补充,切实解决群众如厕排长队等问题。
服务优化,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如智能导航、实时监测等,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探索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出公厕网上“一张图”,进入导航搜索实时精准定位公厕信息;在有条件的公厕旁边配套自动售卖机,提供便利服务、推介文创产品。计划于明年7月底完成。机制优化,优化公厕考评机制、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厘清部门之间职责,分工配合,形成合力。
“目前,我们正对古城范围内的81座公厕现状进行摸底排查。”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届时将根据摸排情况,梳理问题清单,逐条逐项落实,率先对中山路、西街公厕分类开展亮化、绿化工程,以及增设烘干机、母婴室等设施设备。
据介绍,鲤城已成立古城公厕扩量提质行动立行立改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组、宣传报道组、项目建设组、养护提升组、智慧管理组、考评检查组、督导落实组,及时协调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牵头建立跟踪督导机制,加强检查督导。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探索以商养厕等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审:郭巧燕
三审:蔡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