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斋堂镇文旅产业振兴乡村

为谋求绿色发展,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积极开展了产业转型,并立足于斋堂镇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色,全面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振兴乡村经济,打造全新的斋堂镇。

斋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韩小胜指出,斋堂镇将从打造斋堂品牌、吸引青年人才、弘扬红色文化、维护绿色生态以及团结民众力量等方面入手,目的是打造“五新斋堂”,即品牌新斋堂、活力新斋堂、红色新斋堂、神奇新斋堂、和美新斋堂。“五新斋堂”项目设计了多个方面,其中文旅发展成为了项目的重点,带动了多种乡村发展新模式。

斋堂镇黄岭西村正在建设“五新斋堂”的旅游服务提升项目,将原村委会卫生室用地改造为餐饮休息基地,为斋堂镇的民宿产业打造配套餐饮业,也为爨柏景区的登山步道提供公共休息区。这一项目的建设中实施了“以工代赈”的施工模式,韩小胜表示,这种让村民本人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的模式能够让村民在赚取工资、提升个人收入的同时,也对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黄岭西村村民曹宁参与了这个项目的施工,他向记者介绍,餐饮休息基地的施工从今年9月份开始,他作为工程的小工负责搬运建材,每天的收入可以达到150元。一起参与了这个项目的村民还有4-5人。今年他一直在村里的各个项目干活,从三月开始基本没有断过。

由黄岭西村向山上驾车一段距离后可到达爨柏景区(爨底下村-柏峪村景区),也是当下斋堂镇旅游最热门的区域。2017年,返乡人才韩永聪在爨底下村开办了“爨舍”民宿,他的团队深挖了村名“爨”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为斋堂镇爨底下村打造了独特品牌IP,随后围绕这一品牌IP又延伸打造了“爨来爨往”文创店、“爨文化主题餐厅”等项目,让游客从可住、可游、可食、可购等多方面感受“爨”文化,将爨底下村的文化成功传播出去,由此也成为了斋堂镇文旅产业的标杆。对此,记者提问斋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韩小胜,在其他文旅项目发展中是否考虑应用“爨舍”这一成功思路,“政府在积极引导民众以这一优秀案例为标杆,在今年斋堂镇建立了旅游联盟、餐饮联盟、文创联盟,旨在以‘爨舍’为核心,联动其他文旅项目并引流,示范,引导和带动其他项目的发展。”韩小胜回答。

爨柏景区之间正在建设的是一段木质栈道,栈道将联通爨底下村和柏峪村,“为推动爨柏景区内片区化发展,特地打造木质栈道,串联各村庄资源优势互补,实现景区游客体验提升,木栈道目前尚未全部完工,预计年底能够建成使用。”斋堂镇党群办副科长周涛向我们介绍。届时,游客可以通过木质栈道游览沿途的林下经济百果园、农耕文化园和绿色景观公园,体验亲子游、科普游,参与果实采摘和品尝的环节。

目前,柏峪村以为爨底下村的文旅产业提供支持为主,例如今年8月,在柏峪村新建成了带有充电桩的停车场,为开新能源电车来到爨柏景区的游客提供服务。同时,柏峪村的桐柏客栈也为爨底下村无法承接的客人提供了住处。客栈老板李亚桐向记者表示,桐柏客栈目前是一个村企合作的项目,2018年年中客栈开始营业,之后遇上了一些经营难题,因此柏峪村与他商量能否做一些公益项目,村里也可以为客栈解决经营困难,因此他接手了村里老年餐桌的项目,即以优惠的价格为村里的老人提供三餐。同样,作为返乡人才,李亚桐表示也倾向于优先把岗位提供给村民,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甚至客栈食物大部分的原材料都是购买村里生产的果蔬,解决了产销问题。

据当地政府介绍,“五新斋堂”乡村振兴项目共获得中央彩票公益金政策支持5000万,社会资金和配套资金支持8000万,现总体完成进度为80%,预计于年底前全部完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旅游接待人次将由2023年13.40万人,增长到2025年25.46万人,预期增长率为90%;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收入将由2023年1259.00万元,增长到2025年1384.90万元,预期增长率为10%;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由2023年882.1万元增加到2025年的1067.4万元。预计到202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28727.36元,较2023年的23873.49元,年均增长7.5%。(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