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淇
11月11日下午,《广东省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以下简称《设置标准》)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该项新规如同一套“组合拳”,精准规范民办培训机构办学,为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地提供有力保障。(11月12日《经济日报》客户端)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于教培行业的发展走向十分关注。新修订的《设置标准》以明确的政策导向为指引,将“双减”理念贯穿始终,清晰地界定了民办培训机构的办学边界与规范要求,使整个行业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具体来看,《设置标准》规定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中小学在校生的学科类民办教培机构,彰显了坚决落实“双减”政策的决心。学科类校外培训曾一度火热,在升学压力的紧箍下,学生和家长们陷入了一种集体焦虑,课余时间被大量培训班填满,造成孩子们童年的消逝。停止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过度培训的乱象,为孩子们拥有更多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参加体育锻炼和参与社会实践,实现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育创新涵盖艺术、体育、科技创新教育等多个维度,远非局限于学科类培训的变化。《设置标准》增加培训机构分类,提出差异化标准,体现了对教育多样性的尊重以及对不同人群教育诉求的精准回应,确保各类培训机构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稳健运营。
安全始终是教育的底线,尤其是对于学生集中的培训机构而言,更是重中之重。《设置标准》紧紧抓住这一关键环节,要求培训机构务必严格遵循消防安全规定,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并配备数据存储,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这些规定为学生创造了安全可靠的学习环境,让广大家长吃下一颗“定心丸”。
完善准入门槛是提升培训行业质量的重要手段。《设置标准》明确不同类型培训机构的开办资金和注册资本要求,有助于筛选出有实力、有资质的机构,避免问题机构泥沙俱下。同时,新增的互联网线上培训规定,顺应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规范线上培训行为,保障学习效果以及网络信息安全。
可以肯定的是,规范民办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对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学生角度出发,这无疑是一把“减负增能”的密钥,巧妙化解学业重担,助力他们深入探寻自身潜能,全方位提升综合素质。从行业角度来看,能够促进培训行业健康发展,避免无序竞争,引导行业朝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这是一个回归主阵地的契机,学校可以借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履行教育的职责。
《设置标准》的有效施行,需要各方凝聚合力、协同推进。监管部门作为政策的“守门人”,必须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以执法利剑斩断违规行为的滋生土壤。培训机构亦不能置身事外,而应将《设置标准》视为行动指南,在管理模式上精耕细作,在教学质量上精益求精。而在这场教育变革中,家长们需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以理性之光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不再被校外培训的虚假光环所迷惑,深知孩子的成长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为孩子营造宽松、多元的成长环境,让其在热爱驱动下自由探索、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