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央行原行长:“一带一路”为“全球南方”基建融资提供新机遇




导读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但“全球南方”国家存在巨大的基础设施融资难问题。“一带一路”能够绕开传统金融机构对信用评级的苛刻要求,调动大量资源来填补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部分融资缺口,成为了新兴市场经济体融资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并已经在亚洲和非洲等新兴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主要经济体应该加强合作,利用“一带一路”的巨大机遇增进包容性,抵御保护主义政策对全球贸易的威胁。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图片

作者:亚辛·安瓦尔
(Yaseen Anwar)

巴基斯坦中央银行原行长


图片

作为所有经济体的支柱,基础设施至关重要,它能创造就业,推动经济增长。对于基础设施薄弱的“全球南方”国家而言,必须获得可持续融资且确保盈利,基础设施项目才能得以落地。基础设施对全球经济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但“全球南方”国家仍然面临两个问题:首先,如何弥补巨大的融资缺口,必要的资源将从何而来?其次,是什么阻碍了关键金融机构在过去几十年中为这一目标提供所需的融资?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基础设施融资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在于,它们获得金融资源的渠道有限。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金融机构要求借款方必须具备足够的信用评级,而这些国家大多很难达到,这就产生了融资瓶颈。“一带一路”倡议能够绕开传统金融机构对信用评级的苛刻要求,调动大量资源来填补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部分融资缺口,因此成为了新兴市场经济体融资难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


2014年11月,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提供融资支持。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使用外汇储备向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两家政策性银行分别注资32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更是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提供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融资基金。此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主权财富基金、私募股权和基础设施基金等多方资源能够充分满足融资缺口的需求。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为了进一步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基础设施融资,多项监管变革须提上日程。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加强了宏观审慎监管。这些旨在稳定金融体系的措施,却在无意间抑制了银行持有长期风险资产的意愿,导致管理此类资产的经验和能力也随之减少。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际清算银行及各国央行应为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创造一个良好的监管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可以调整资本要求,具体说来就是降低基础设施融资所需的资本,特别是当多边组织参与共同融资时,这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


此外,银行应调整其放贷优先级,更多地关注长期股东价值,优化资产负债表结构,尤其是在与多边组织的共同融资中,加大基础设施融资的比重。


历史上,全球贸易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手段。然而,随着保护主义政策的兴起,几十年来的经济一体化和相互依存关系正面临威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世纪30年代美国通过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导致全球贸易锐减64%。将制裁作为经济武器同样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全球贸易,因为它会引发供应链中断,依赖原材料和资源出口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所受冲击尤为严重。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事实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参与国的经济增长,为许多国家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提升了其生产力发展。2017年,经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输往欧洲的货运量超过400万标箱。德国杜伊斯堡港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港之一。通过不断扩展的铁路和公路网络,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非洲开展业务。从非洲不断增长的投资和旅游业到印尼的新住房,从孟加拉国的发电厂到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公路,“一带一路”框架下各类项目创造的新价值高达数百亿美元,此外,它还推动了东南亚和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增长。


亚太和中亚地区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有望提高。区域内经贸一体化也将帮助这些地区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外部冲击。


“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恢复人们对国际货币体系的信心。因此,国际社会有责任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用好“一带一路”倡议所提供的发展机遇。


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Growth stimulator"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实习生谢钰琦、陆添玥亦有贡献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