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姑娘小王,因口唇周围多发黑色素沉着而困扰多年。近期,就诊于上海九院整形外科,但医生建议她先做胃肠镜检查,排除黑斑息肉综合征。带着疑惑,小王来到了消化内科。接诊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了解其爷爷、父亲及叔叔也有唇部黑斑,并均于50多岁死于肠癌。在随后的胃肠镜检查中发现小王的胃及结肠中有多发息肉,因此被诊断为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
黑斑息肉综合征,其特征是皮肤黏膜,尤其是唇红缘处色素沉着和胃肠道多发息肉,故又称家族性黏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息肉病。该综合征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大部分由位于染色体19p13.3的抑癌基因STK11(LKB1)基因突变引起,少数由新的基因突变造成。PJS极为罕见,发病率低,在活产婴儿中仅为1/50000到1/200000。PJS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和胃肠道多发错构瘤性息肉为主要特征。约95%的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色素病变,病变往往在婴儿期出现,发生在口、鼻孔、肛周、手指和脚趾以及手和脚的背部和掌侧。它们可能在青春期后消退,但往往会持续存在于颊黏膜。
息肉可分布整个胃肠道,但大多数位于小肠和结肠。胆囊、支气管、膀胱和输尿管等肠外部位也可发生息肉。胃肠道息肉可能引起肠套叠、肠梗阻,继而出现消化道出血、贫血和腹痛等症状。息肉相关症状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33%的患者可在10岁时出现症状,50%的患者在20岁时出现症状,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
流行病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PJS患者患癌症的风险较高,且与成年人密切相关。最常见的肿瘤是胃肠道癌和乳腺癌,其次是胰腺癌,少数为肺癌及生殖系统肿瘤等。
PJS的监测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检测出可能引起肠套叠、肠梗阻或消化道出血的胃肠道息肉;二是发现早期癌症。
因此,建议患者8岁时需要进行胃肠镜检查及胶囊内镜检查。如果发现有息肉,应每3年重复一次。如果没有息肉,则应在18岁时重复检查,然后每3年重复一次。50岁以后,由于癌症风险增加。将增加到每1-2年一次。
对于乳腺癌的监测,应从25岁左右开始每年进行磁共振(MRI)或超声(US)。
对于胰腺癌,自25-30岁起每1-2年进行一次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或超声内镜检查(EUS)检查。
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常规筛查,建议25岁开始每年进行2-3次宫颈液基细胞学(LBC)检查、睾丸检查。
家族内出现过该病患者的潜在风险人员应在孕前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明确是否携带STK11的变异基因,并至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遗传咨询,评估后代的遗传风险。必要时可选择人工辅助生殖技术选择正常的胚胎进行妊娠。
本病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切除胃肠道息肉是关键。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可减少息肉相关并发症,降低手术切除息肉的风险。对黏膜皮肤色素沉着的治疗,强脉冲光和激光治疗已经在美容的角度被使用。
本文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黄欣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