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安全,是人民城市的基本纬度,是衡量人民城市建设成果的基础性指标。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要求,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进一步明确了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是中国特色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
人民城市理念下的韧性安全城市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建设,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交流一些思考:
韧性安全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直接体现
安全是人民的基本诉求,人民城市理念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要把城市安全作为各项城市工作基本目标之一。
城市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城市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巨系统的多层结构、大量子系统决定了其必然是多目标、多功能的。维护城市的公共安全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并受到城市公共治理能力的限制。在复杂矛盾中,如何统筹城市发展中的复杂的多目标?这需要明确的价值导向。
我国将城市视为人民享有工业化、现代化成果的重要载体,这种判断为城市建设和治理指明了方向,也决定了我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上更为均衡,更重视人民的安全保障问题。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韧性包含了更丰富的内涵,韧性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安全,意味着对不确定性有更大的吸纳能力,也具备更高效的恢复能力。可以说,韧性是动态的安全,是发展的安全,为实现人民安全提供了更丰富的解决路径,能够更好实现人民城市人人享有安全的目标,韧性和安全直接体现了人民城市的发展导向。
韧性安全城市是人民城市建设的现实要求
韧性安全城市的提出是应对我国城市发展风险挑战现实要求的必然选择。从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城市风险客观存在。我国城市面临的风险挑战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独特性。
一是我国城市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城市化。从人口总量上看,我国城市容纳人口规模大,2023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比约为66.16%。城市人口密度高,各种设施设备多,城市发生各类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更大。城市的规模性、复杂性决定了我国城市风险治理难度大。
二是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快,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城市建设中重生产、轻生活,重建设、轻治理,重速度、轻质量等现象对城市进一步发展提出挑战。快速建设过程中遗留的、积累的诸多问题,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解决路径。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上,亟须积累和探索超大城市韧性安全的治理新路。
三是自然灾害的极端性日益严峻,更多城市暴露于自然灾害风险中。近年来,气候变化这一变量导致的各类自然灾害日益频发,很多挑战超越经验,超乎认知,不少灾害的极端性也超出了当前城市运行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应对这类挑战,必然是整个城市高度协同的总体战,是城市治理能力的系统提升。
人民城市理念指引下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特点
韧性安全能力是城市风险防控能力的系统升级,体现了生命至上的原则和目标,是城市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韧性安全城市建设要提高城市巨系统应对风险挑战的总体能力,应落实系统思维,在目标、建设方式和工作重点上,与传统城市风险防控相比,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建设目标体现人民城市价值导向,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主动减缓、主动适应。人民城市理念下的韧性安全城市,应以人民生命安全为第一目标,在城市常态运行情况下,以城市风险防范总体能力提升为工作重点,在城市面临动态冲击和慢性压力时,以快速反应、动态适应的方式承载风险挑战,并实现快速有效恢复,其本质上要实现城市发展和安全的统一。
二是发挥人民城市组织协同优势,韧性安全城市为人民,韧性安全城市全民建。城市韧性安全能力提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离不开一个重视互助、协作的社会环境。要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城市安全风险防控共治机制。要完善在各类压力下,全社会的高效协同机制。要让人人参与到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中来,在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扬建设决策过程的民主性,鼓励和保障市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要特别关注基层能力的提升,善于利用各种新技术、新工具,赋能基层,构建高效协作系统并实现“常态-非常态”下协作高效转换。要培育韧性、互助的社会文化。我国具有韧性、互助的文化传统,为人民城市韧性安全建设奠定基础。要通过培训教育传播等多种手段,与优秀文化的结合,塑造韧性文化环境,提升整个社会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能力。
三是坚持人民城市理念,提升城市运行系统总体承载能力。人民城市的价值导向,决定了人民城市的城市规划、建设是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的需要,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建设韧性安全城市,要提高城市运行系统总体承载能力、压力状态下的转化能力,这其中包含硬件能力,也包含软件能力。要主动塑造安全,全面提升城市功能韧性,强化城市之“能”。提升城市本质安全,完善责任体系,完善城市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要坚持以进促稳,全面增强城市过程韧性,保障城市之“态”,确保城市在各类压力下,能够保持稳健状态,完善“平急特”快速转换机制;强化应急指挥能力建设;做好应急保障工作。要落实创新驱动,全面打造城市系统韧性,精细城市之“感”。面对未知不确定性,完善风险发现机制,织密风险实时感知网络,以发展促安全,提升城市韧性安全总体能力。
人民城市是新时代实现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必然在人民城市理念指导下探索实践。人民城市的内在优势必将更好地支撑韧性安全城市建设,让我们的城市更安全、更美好。
作者:
文: 孙建平 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编辑:刘迪责任编辑:杨逸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