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做过中牟县令?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突出曹操的奸雄形象以及丰富故事的戏剧性,虚构了陈宫担任中牟县令,并捉放曹操这一情节。
陈宫在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回中登场。在小说中,曹操刺杀董卓被识破后,被悬赏捉拿,通缉画像贴满城邑。曹操想逃亡谯郡,途径中牟县时,被守关士兵发现,带到了中牟县令陈宫面前。
曹操自言是客商,复姓皇甫。谁知陈宫以前曾在洛阳求官,见过曹操,认出了曹操,曹操无法瞒过他,被关在了监狱。
天黑后,陈宫让亲随把曹操悄悄带到后院,他亲自审问,问曹操说董卓待他不错,他为什么反而刺杀他。曹操十分硬气,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让陈宫上缴自己领赏。
陈宫退去左右,吐露心声。在陈宫的诱导下,曹操说自己祖上世代深受国家恩惠,刺杀董卓是为国除害,报效国家,并说自己打算号召天下诸侯,讨伐董卓。
曹操虽然是陈宫阶下囚,但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陈宫被曹操的忠义感动了,于是决定弃官,和曹操一起逃亡,一起拯救天下。
关于曹操被捉又被释放的情节,在史书《三国志》中确实有记载,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董)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
裴松之注引郭颁《世说新语》说得更为具体:“中牟疑是亡人,见拘于县。时掾亦已被卓书;惟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因白令释之。”
汉灵帝驾崩后,董卓入京,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刘协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这时,曹操在朝中担任典军校尉一职,董卓看出曹操是个人才,便上表推荐曹操为骁骑校尉,要和他一起谋划大事。
曹操凭着自己的政治敏感和远见卓识,断定追随董卓不会有好结果,拒绝接收,于是便改名换姓姓,连夜逃出京城,准备逃回家乡。
曹操从洛阳出走,出虎牢关,逃到中牟县时,被一个亭长怀疑为逃犯。亭长当时是乡以下负责治安的低级官吏,亭长于是将曹操捉拿住,押解到了县衙。
这时董卓的通缉令已经发到了各个州县,中牟县衙门也收到了。县衙里的功曹也认出了曹操,但是他认为,如今天下大乱,不宜拘杀英雄,就说服县令放了曹操。
对曹操获释起关键作用的是中牟县的功曹,而不是县令。这个县令不是陈宫,陈宫并不曾在中牟任职,他和功曹一样,在史书中没有留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