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暖桑榆·筑“巢”同行:开启乡村 “享老”新篇章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逐渐凸显。作为社会的宝贵财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福祉和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关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仅是对他们的关爱与尊重,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红暖桑榆·筑‘巢’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如同一盏明灯,着眼推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照亮了当地老年群体的生活,成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生动实践。

图片

志愿者为孤寡老人上门清理卫生(和林格尔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供图)

该乡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4.19%,空巢老人比例高达89.7%,面临着如何优化养老服务、提升养老质量、丰富养老方式等多重挑战。“红暖桑榆·筑‘巢’同行”项目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将关爱老年人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推出“1*10*3>N”志愿服务模式,132名党员干部组建总队,下设10支分队,依托服务站(所),每月开展3次以上服务,构建起一张覆盖全乡的志愿服务网络,实现“为老”服务精细化、常态化。截至目前,已开展常态化服务350场次,覆盖5000人次,有效缓解了空巢老人的生活困境。

在提升服务基础方面,该项目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整合资源,对农村养老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助餐场所,引入签约医生上门服务等,同时与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定制多元服务项目,精准对接老人个性化需求。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老人个性化需求,更彰显了党的关怀与温暖。

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该项目积极对接外部力量,开设舞蹈、书法、美术等课程,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同时,依托节日和汇演等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构建了“快乐长者生活圈”。目前,已有100余名老年人加入老有所学课堂,其中不乏在全市大赛中获奖的佼佼者。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建设,通过积分制、参事议事、居家就业等方式,让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实现身份和角色的转变,提升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63岁的张巧兰老人,通过项目培训,在家做起毛线工艺品生意,每年增收2000余元,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该项目的成功实践,不仅整合了近20个社会组织,汇聚了众多人力物力资源,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激发了社会各界的责任感,吸引了更多力量参与到关爱老年人的行动中来。其创新实践不仅成为应对老龄化的典范,更探索出了“享老”新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营造了文明乡风,推动了移风易俗,在全县、全乡形成了尊老敬老的文明风尚,获得社会广泛认可与赞誉。

未来,该项目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为老年群体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续写乡村振兴、文明乡风建设的新篇章。(和林格尔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