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到营口,张晓文的心中百感交集。
过去熟悉的工厂、设备还在,但东北钢琴半个世纪培养起来的技术工人流落各地。还想做钢琴吗?还能做钢琴吗?怎么做?张晓文心里放不下钢琴,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她决定组织一支队伍自己干。
2007年,张晓文到大连,在一家琴行找到了她在二轻技校的学弟张永庆。在钢琴厂时两人是上下工序,张晓文做二番,张永庆做调律,相处得非常好。张永庆曾给理查德·克莱德曼等钢琴演奏家调过琴,在全国钢琴调律师比赛与其他大钢琴厂家技术高手比拼中也丝毫不落下风,获得过轻工部颁发的荣誉奖状。东北钢琴改制后,张永庆被大连一家大琴行高薪聘为调律师。
重开钢琴厂并非易事。一架钢琴,上千个零件,需要专业设备和大量熟练技术工人,不是说干就能干起来的。然而张永庆毫不犹豫地辞去大连的工作,回到营口,加入了张晓文的队伍。
起初他们只能从二手钢琴翻新做起。东北钢琴停产了,钢琴市场上留下了巨大的需求,东北钢琴大量技术工人被湖州等地小钢琴厂聘走,但这些小钢琴厂产能和产品质量无法与成熟大厂相比。张晓文发现了这一市场空缺,选择先以高品质和合理的价格满足一部分低端需求开始运营。
张晓文四处打电话,又跑了趟湖州,联系当年一起工作的老同事。她在站前工业园租了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置备了必要的工具、设备和材料。2008年,新工厂爱缔斯尔钢琴开张了。批量购进的200多台二手钢琴在当年东北钢琴厂的班组长、技术骨干手里脱胎换骨,被送到一个个急切盼望有一台钢琴的家庭。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赚了30万元。张晓文知道,这就是这些技术高手的价值,这也是东北钢琴厂留下的财富。
此后一年里,爱缔斯尔陆续翻新了近1万台二手钢琴,也为重建生产厂积累了经验和资金。
2009年,营口有一家经营困难的私人钢琴厂找到张晓文希望转让。这家工厂是做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的,能够生产好产品但一直未能打开市场。张晓文实地考察后找到了厂里做音源的老同志周雄询问意见。周雄曾是东北钢琴厂音源车间的主任,是当年去瑞典学习“诺的斯卡”技术的工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个,这时也已经40多岁了。周雄的意见非常专业,他肯定了这家厂子的基础和设备。于是张晓文决定将厂子买下来。之后他们又陆续收购了几家放弃经营的小钢琴厂,开始生产自己的品牌钢琴“爱缔斯尔”。
2011年,张晓文和工人们压抑着内心的激动,把爱缔斯尔钢琴送进了上海国际乐器博览会。然而市场的反应却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热烈。
显然生产好产品和拥有好销路是两码事。工人们相信爱缔斯尔的品质,但市场还需要一个品牌有历史、有故事、有文化、有内涵。
随后的几年里,爱缔斯尔不断改进技术、锤炼品质、扩大影响、开拓市场、积累实力,年产量达到1000架。
然而,起步艰难,行路更难,张晓文心里始终隐隐地有些不甘。她始终记着曾经“东北钢琴”的辉煌,如今的这点成绩与当年比起来实在是差得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