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调研采访|小小魔芋堪“大用”

从六枝东下了高速,沿着宽敞平坦的旅游公路驱车6公里,再穿行3公里盘山公路,记者到达了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大用镇黑晒村的贵州芝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贵州芝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工基地是租用大用镇黑晒村一所废弃的小学教学点改造的,地势开阔、宽敞明亮。办公楼是一栋二层平房,每层有4间房子;宽大的操场一半建起了净空约6米的高大钢架大棚作为工作车间。

进入基地时,靠大门一侧的坝子上,大大小小刚从地里挖采运回的魔芋堆积在地上,其间,六七个村民正坐在小凳子上,按大小和卖相对魔芋进行分拣。

图片

工人们正在分拣魔芋

“我们的产品主要是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今天有280多个订单等待打包发出,除了公司主打的魔芋加工产品外,还帮助附近农户销售生姜、芋头、地萝卜等丰富的农特产品……”正值魔芋成熟期,加工厂房内,公司负责人王贤花迎来新的“挑战”,一边埋头忙着处理电商平台销售订单,一边和记者拉起了家常。

图片

分拣完成的魔芋

贵州芝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1月,总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拥有魔芋种植基地700余亩,覆盖周边大用、岩脚和龙场等3个乡镇,建有手工鲜魔芋豆腐加工坊、魔芋初加工房和电商销售平台,是一家集魔芋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魔芋综合产业链开发公司。

“魔芋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而六盘水在魔芋种植上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从魔芋选种、施肥、除草、采收,再到加工、电商线上销售,每一个环节我们都严格把关确保品质,公司生产的魔芋产品主要销往广东、上海、浙江等地,逐渐赢得了市场和口碑,销路不愁。”王贤花介绍,2022年公司刚刚起步时线上销售额仅为13.8万元,2023年线上销售额为59.5万元,2024年预计线上销售额为100.5万元。

图片

忙碌中的王贤花(右一)

魔芋产业让“土疙瘩”变成“金疙瘩”。

在加工坊里,技术工人将魔芋磨成浆,将磨好的浆在不停搅拌过程中加热,之后压制成型、放入锅中煮熟,起锅后滤水,真空包装,打包外寄……一套流水线作业有条不紊。

图片

王贤花正在加工魔芋豆腐

经过两年发展,贵州芝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在发展魔芋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帮助当地群众销售其他农特产品,让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小魔芋正释放出助农增收的“大魔力”。

图片

加工完成的魔芋产品

“以前,虽然魔芋品质好,但大家种植的农产品没有销路,都是自己拿到集市上去卖,销量不好,价格也不高。现在不一样了,公司在自己的电商平台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不愁卖了,大家的收入增加了,心里都特别开心。”在加工厂房内,大用镇黑晒村村民江明一边感慨,一边按照订单要求,对生姜、芋头、地萝卜等农产品进行挑选、称重、打包……

图片

称重完成的农产品

图片

包装中的农产品

前几年在福建打工的江明,回到家照顾三个小孩一度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如今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还享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我们几个今年70多岁了,都是公司好,不嫌弃我们年纪大,有活我们就约起来做,赚点钱补贴家用。”村民郭太秀挺健谈,来自大用镇大用村。

图片

打包完成的订单

正在分拣魔芋的几名村民虽然上了年纪,但手脚麻利,言语间明显感觉到,他们格外珍惜现在这份家门口的工作。

像郭太秀这样在贵州芝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零工的村民还有许多,他们大多是农村中老年妇女,年龄较大无法外出务工,家里土地也不多。如今当地发展起魔芋产业,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公司,并在基地务工,收入有了稳定的保障。

图片

生长中的魔芋

“我们有三个魔芋种植基地,种植魔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每年务工费用支出60余万元。”王贤花介绍,公司自成立以来,带动当地魔芋种植和加工就业360余人,累计开展魔芋种植岗前培训42期,参加培训人员达到800余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种植区域,引进更多适宜当地种植的魔芋品种,提高魔芋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引进专业加工生产线提高魔芋产品深加工能力,加快专业营销带货团队孵化进度,让小魔芋发挥大作用。”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王贤花充满信心。(六盘水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绍良 曾杰 李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