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城关一小始终坚持教育一体发展、均衡发展、品牌发展,巧做“加减乘除”法,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把德育做“真”,把智育抓“实”,把体美劳激“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教学做“加”法,学生学习有广度
聚焦政策落实上好“思政课”。搭建“少年宫社团活动”“传统节日活动”“每月主题教育”三个平台,建成乡村少年宫社团32个,全方位满足课后“1+1+N”辅导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源头活水。把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点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融入学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重要内容。大力推进3月文明礼仪、4月足行天下、5月孝感天地、6月善行天下、9月尊师重教、10月爱我中华、11月魅力科技、12月沐浴书香等“月月有主题,班班有活动”工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学生参加课外益智活动(余庆县城关一小供图)
聚焦提高质量上好“主打课”。抓牢“课堂教学质量”这个根本,守住课堂教育“主阵地”,用好课堂教育“主渠道”,上好课堂“主打课”,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教师通过讲解、现场展演、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思维体系,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
聚焦特长发展上好“特色课”。按照“基础+兴趣+特色”开设绘画、舞蹈、篮球、足球、影视作品欣赏等课后服务课程。以少年宫为平台,通过讲故事、经典诵读、手工塑型制作等形式,充分开发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打造了“小手拼出大世界”“太空挑战”“刺绣工艺”等一批特色项目。提供多元化课后服务,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组织开展“走进美丽大自然·感受幸福新生活”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通过实践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学业负担做“减”法,学生生活有温度
紧盯新课标,围绕教研提质,聚焦课堂、作业管理和评价等关键环节,在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上做“减法”,也在家长的思想焦虑及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上做“减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有效监督和调控作业,立足“双减”主阵地全面发力,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学生参加音乐学习活动(余庆县城关一小供图)
作业压减描绘学生生活“五彩色”。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做好“双减”工作的通知精神,在作业管理上坚持“总量控制”“当日公示”“分层布置”“减量提质”原则,实现“精选作业内容”“精心作业设计”,确保作业在校园内完成、作业不回家,让学生学业“减负”生活“添彩”。
家校联动点亮学生学习“指路灯”。健全完善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和校园开放日等机制,让家长正确认识和理解“双减”目的和意义,引导家长“双减”之下切忌平躺或当甩手掌柜,积极履行教育义务,家校联动减少对校外培训的依赖,家校携手,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学科融合做“乘”法,学生成长有力度
抓师资水平提升,打造有效“第一课堂”。“双减”给学生减负、家长减压,但需要给老师赋能。学校通过开展以“作业分层设计”“课堂管理的质效双增”“课程育人”等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抓创新课后服务,打造多彩“第二课堂”。积极探索“1+1+N”的课后服务模式,形成了“作业+艺体”“作业+科技”“作业+劳动”等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通过学生参与和实践,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再现、迁移与应用,努力实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抓社会实践开放,打造本源“第三课堂”。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活动,每年的寒、暑假和国家法定的“小长假”,还组织学生开展主题鲜明的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让学生融入社会、走进生活,让教育回归本源。
堵点难点做“除”法,学生发展有维度
以“真学、真思、真做,善学、善思、善行,美德、美言、美行,行孝、行礼、行善”为抓手,着力培育“自主自律自为,至真至善至美”本色少年,做到减量不减质、减负不减责,切实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学生参加毛笔书法学习活动(余庆县城关一小供图)
当好消除学生学习障碍“指导员”。充分发挥学校课后服务主阵地作用,根据学生需求,开设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课程,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知识,扫清学习障碍,夯实成长基础,在抓好“减负”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和谐、积极、健康发展。
当好消除家长焦虑“宣讲员”。注重做好“家”字文章,以家校协同为抓手,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整合社会资源,持续深化家校共育新举措,强化与家长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引导广大教师、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教育观,消除家长焦虑,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今后,学校将继续以“五育并举”作为育人的核心,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以“立德树人办精品教育”为导向,更好地发挥学生增智、强体、育美、乐劳的育人价值,努力让每个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