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粒糯米瞭望产业集群建设

在特色农产品版图里,怀远县除了石榴,还因盛产优质“糯米”,而闻名全国。

作为全国最大的糯稻生产加工集散地,怀远县从一粒糯米出发,不断拓展糯稻产业加工规模和深度,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了以糯稻加工销售为支撑,以米制食品产业为拓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糯稻种植加工产业集群,获批建设国家级沿淮糯稻产业集群。

11月10日,第二届沿淮糯稻产业集群建设大会在怀远县召开。记者深入怀远县采访,瞭望一粒糯米背后产业集群建设。

规模种植

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产业优势

暮秋冬初,在怀远县白莲坡镇叶湖村,几台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在经过近145天的生长周期,种粮大户叶华九迎来了他姗姗来迟的农忙季。

图片在龙亢农场鸭稻共生基地,大型收割机正在收获糯稻

“糯稻还没有收割,就已经被订购一空,好卖!”叶华九自信地告诉记者,“‘怀远糯稻’这4个字就是财富,好品质才能擦亮金招牌。”

叶华九的底气来自怀远县优质糯稻产业链。糯稻作为水稻作物的独特品系,以支链淀粉为主,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价值较高。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糯稻产品开始走俏,加上糯稻亩收益是籼稻1.3至1.5倍,糯稻集中连片种植、规模化发展在怀远县快速兴起。

糯稻既是怀远的招牌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怀远地处北亚热带至暖温带的过渡带,兼有南北方气候特点,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农业气候区,糯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于水资源丰富的唐集、白莲坡、常坟、万福、兰桥等南部乡镇,以及古城、淝南等沿淝河流域。品种以晚熟型粳糯为主,生产周期长,品质优良。

正因如此,怀远县糯稻产业的从业人员众多,较早地开拓了全国糯米市场,促进了全国糯米的流通。以怀远为代表的沿淮糯米行情,已成为全国糯米行情变化的“晴雨表”,并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产业优势,形成了声势。

“怀远县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是全国最大的糯米生产加工交易集散地,全县糯稻播种面积为9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50万吨以上。”怀远县县长高东升介绍,怀远糯稻产业发展具有规模生产、品种品质、科技赋能及品牌形象等四大优势,生长周期长,支链淀粉含量超过99%,高于全国大部分糯米,品质好。

发力加工

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

如果说种植是产业链中的“头”,那么食品加工就是这个链条中的“尾”。

回归到糯稻来看,糯稻何以与产业相连?和主粮品种相比,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糯稻优势明显,市场需求广泛,是生产黏性米制食品,如粽子、八宝粥、各式甜品和酿造甜米酒、黄酒、白酒的主要原料或重要原料,更加适合集群发展。

一粒糯米能变成什么?在今三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上的工人们正忙着生产饺子、汤圆等速冻食品。在这里,怀远糯稻已初步实现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化。

“我们将重点开发生产烧卖、八宝饭、糍粑、荷叶糯米鸡等以糯米为原料的速冻食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糯稻到糯米,再到各种白酒、粽子、汤圆等糯米制品,都离不开农产品加工业的参与。而糯米加工业的精细化程度,极大影响着企业收益。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产业化。在粮食主产区,如何解决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等问题,是农业现代化路上的必答题。产业集群建设关键在产业。”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负责人杨文銮告诉记者,从卖原粮到卖食品,通过招大引强和支持本土企业延链补链,怀远县在做大糯米、糯米粉初加工基础上,积极向汤圆、粽子、麻团等速冻食品以及米糠油等绿色食品方向发展,推动糯稻产业发展从“原字号”到深加工,从“头重尾轻”到“头尾并重”转变。

目前,以怀远糯稻为主的沿淮糯稻产业集群实力雄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区域内拥有各类型糯稻加工企业314家,综合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以上,占全省加工能力的43.61%。打造了“雪枣”“天荷”等12个中国驰名和安徽著名商标,“怀远糯米”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莲坡贡米”获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

集群建设

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影响力的IP

正是稻米飘香,榴果累累的美好时节。11月10日,第二届沿淮糯稻产业集群建设大会召开,以“发展糯稻产业,建设江淮粮仓”为主题,邀请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家及金融投资机构负责人齐聚一堂,聚合政企学研用力量,共建产业合作平台、共商糯稻发展大计,推动糯稻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举行了揭牌仪式、成果发布、战略签约、项目签约、招商推介、主旨演讲、展览展示、参观调研等活动,怀远县人民政府与黑龙江省友谊县人民政府、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北大荒农垦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就糯稻产业全面战略合作签署框架协议。14个糯稻产业项目成功签约,协议投资总金额31.8亿元。

连续两年举行沿淮糯稻产业大会,给我市糯稻产业发展带来了万千气象。今年6月,2024中国烘焙美食大赛暨蚌埠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大会举行,我市积极推进产业合作,组建糯米协会、糯稻产业联盟,约70家企业抱团发展。以“怀远糯米”冠名的高铁列车分别在上海虹桥高铁站和合肥南站首发,“怀远糯米”品牌亮相北京地铁一号线“乡村振兴”主题专列,“怀远糯米”的名片不断做大做强。我市还建设了糯稻产业数字化平台系统,搭建产业大数据中心和产业决策分析平台、糯稻智慧种植管理平台、糯稻加工流通数字化监管平台、产业信息发布及公众服务平台,为糯稻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信息化支撑。

突出一个主题,发布一批成果、洽谈一批项目、对接一批技术,沿淮糯稻产业大会覆盖面持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知名度逐年提升,已经成为糯稻领域发布先进技术、展示最新成果的重要渠道,对接优秀项目、加强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宣传发展政策、推介典型模式的重要窗口。

立足“一方水土”,推深做实“土特产”文章,我市不断放大溢出效应,大力推动糯稻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绘制糯稻产业链图谱,建立重点招引项目库,坚持“走出去”招商、“请进来”洽谈,积极招大引强。今年以来,市县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同志数十次拜访“古越龙山”“三全”“思念”“五芳斋”等头部企业,寻求合作机会。去年4月,以怀远县为重点县申报的国家级沿淮糯稻产业集群获批建设以来,全市实施产业集群项目21个,累计完成投资3.2亿元,华锦食品、龙亢农场、江淮粮油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的决策部署,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选准细分赛道,打造领衔单品,做强特色产业,推进实施“521+N”行动,在全力推进品质粮食等五大集群建设的基础上,突出糯稻食品和肉类食品两条主链,探索“企业+产业+政府”协同推进的大兵团阵地战法,集群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用全产业链思维,建设糯稻产业集群,我市糯稻产业正在加速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转变。”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方晋峰看来,“下一步,要加快补链、延链、壮链、强链,促进全要素集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持续提高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推动糯稻产业由增产向提质、做大向做强、丰收向增收转变,加快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影响力的糯稻产业集群。

(来源:蚌埠日报 记者:杨露露 编辑: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