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茌平地名】第八十期:杨官屯乡石庄

茌平区融媒体中心官方微信号

图片
话说茌平地名


  

杨官屯乡

石   庄

茌平

图片


编者按:
为保护、传承和发扬优秀地名文化,使大家了解茌平历史文脉所在、乡愁所系,提升大家对地名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进而凝聚人文共识,增强文化自信,共同致力茌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茌平区融媒体中心联合茌平区民政局、茌平区地名文化研究会,特意推出茌平地名介绍系列声画图文展。
今日推出的是杨官屯乡石庄。



概述


石庄位于杨官屯乡政府驻地东南5公里处。东邻东昌府区北城街道代桥村、南接东昌府区北城街道三官庙村、西连南孙村、北与潘西为界。总面积1860亩,其中耕地1440亩、村庄占地420亩。现有村民145户、464人。村落呈东西长方形,主街道东西向3条、南北向2条。

图片




村名来历


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石傅自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石家庄,后简称石庄。

图片

图片



姓氏情况


全村多为李姓,同时还有石、杨、唐、代、郑、邓、桑、张等姓氏。

关于李姓迁来情况,据撰写于民国九年(1920)《李氏族谱叙》载:“吾祖李玉山,相传来自洪洞县,世远年湮,不可稽矣。仰溯始祖迁居博陵城西南,讵城二十里,卜地择居,名为李显名庄(即今杨官屯乡李显明村),以为故土之乐焉。以后相传八世,至九世长子治、次子壮、三子强,兄弟三人,复又迁居石庄择仁而处。”由此可知,李氏九世兄弟三人,自今日杨官屯乡李显明村迁来。

图片

关于其他姓氏迁来情况有八:其一为石姓,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石傅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并立村;其二为杨姓,相传杨廷俊自今杨官屯乡杨西村迁来;其三为唐姓,二世唐义山自今博平镇孙桥村迁来;其四为代姓,代长法、代长贵兄弟二人自今东昌府区北城街道代桥村迁来;其五为郑姓,按家堂谱轴始祖名郑士杰,相传自聊城古楼西南八里处某村迁来;其六为邓姓,相传自今东昌府区侯营镇邓庄迁来;其七为桑姓,九世桑培忠自今博平镇大桑迁来;其八为张姓,迁来情况不详。

图片




奇闻轶事


旱地藕田里刨出银元宝

20世纪末,杨官屯乡石庄种植旱地藕的比较多,有个名叫张长法的村干部家中就种着旱地藕。

1996年冬天,张长法在村东自家地里挖藕,挖到地中间时,惊见一枝藕不像其它藕那样横着长,而是一节节垂直往地下伸展开去,这让他很是莫名其妙,便和妻子小心翼翼地顺着藕枝向地下拓展了开挖,他好奇地想要弄个明白,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那枝藕不但垂直着向下长,而且粗大的藕瓜一节连一节,足足挖了五节藕之后,意想不到的一幕终于神奇地显现在夫妇俩面前。只见那第六节翠嫩的藕芽芽正顶在一个硬邦邦的金属样的东西上,这让张长法夫妇兴奋不已,全然忘却了十冬腊月天的寒冷,像是捡了大元宝似的。

当时我正在石庄所在的管理区担任着管区书记,同张长法不但人熟,而且个人关系也不错。有日我去石庄开展工作,张长法神秘兮兮地邀我去他家看宝贝。我想他能有啥宝贝啊,让去看就去看吧。到他家后,他从衣橱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块包裹着的东西,我猜不透是啥好宝贝,打开一看原来竟是一块元宝银质的,元宝底部还标有“大明元宝四十八两”字样,而且当年包裹元宝的丝绸纹痕还清晰可辨。惊诧问之,他便给我讲述了夫妇俩挖藕得宝的那一传奇般的情景。

张长法还告诉我,后来他又在发现银元宝的地方向四周挖掘,但终没有再得新的宝贝。至于这块宝贝的渊源,猜测可能是当年村上的富户因战乱或其他原因偷埋那里的。至于那枝藕为何偏会迎着地下元宝的方向垂直了疯长,估计是埋银元宝的上方土质松软,抑或银元宝自身能产生一种吸引植物生长的磁场。

冬去春来,周围四里八村的人们也都听说了张长法挖到银元宝的事,不久就有来自聊城的一个爱好收藏者前来收购张长法的元宝,相互交涉半天最终以八千元成交。那时的八千元应该说也不算小数目了,相对于当时家境还比较贫困的张长法一家来说,的确也算发了一笔大财。(作者:刘本科原载2011年文史资料第15辑《沧桑厚土》)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