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道自导自演,廖凡、朱珠领衔主演,刁亦男监制的国安反谍剧《宿敌》播出后,并没有彻底改变近年来国安反谍题材的“体寒”特征,这部剧网播热度并不算太高。不过,剧集的可看性尚可,它为了打破“体寒”体质所做的一些尝试,目前看来还是有效的,也为之后的类似创作提供了一点方法论。
《宿敌》海报
近些年来,国家安全的观念愈发深入人心。以21世纪的当下为背景的国安反谍剧也纷纷涌现,试图通过荧屏展现这一隐秘而关键的领域,并起到寓教于乐的科普作用,比如《守卫者·浮出水面》《暴风眼》《风暴舞》《对手》《特工任务》,等等。除了另辟蹊径的《对手》口碑热度双赢外,当下的国安反谍剧普遍“体寒”。
为什么像《潜伏》《风声》这样的传统谍战剧大家都爱看,国安反谍剧却很难有大的声响?
传统谍战剧多以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时期为背景,复杂的历史环境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戏剧张力。剧集往往以敌我双方的明争暗斗为主线,通过卧底、渗透、反渗透等情节设置,展现我方地下工作者的英勇斗争。剧情具有强情节、强节奏、重逻辑、重悬念等特点,能够紧紧抓住观众的眼球。谍战剧还常常涉及身份迷局和人性挣扎,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当代国安反谍剧主要以新世纪以来的和平时期为背景,国家安全工作依然重要,但谍战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国安反谍剧更多地聚焦于技术保密、信息安全、网络攻防等领域,这些领域非常重要且充满挑战,但从观众的视角来看,很“高大上”,抽象且专业化,距离生活有些遥远,观众的代入感较弱。
《宿敌》围绕航天机密的窃取案展开
和平时期的国安工作更多侧重于信息战、技术战和心理战,而非直接的武装冲突和生死搏杀,戏剧呈现上不那么紧张刺激。与此同时,由于国安工作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剧集在展示具体的反谍工作时,无法像传统谍战剧那样详细描绘具体的行动细节,情节设计上只能“含糊其辞”。此外,国安反谍剧在身份迷局和人性挣扎方面的挖掘空间很有限,因为主人公是国安人员,需要确保角色的正面性。
所以,传统谍战剧经典迭出,但当代国安反谍剧难逃“体寒”的命运。此前的《对手》算是一个例外,因为它另辟蹊径,大胆地以反派视角切入,将间谍的日常生活、中年危机,与紧张任务巧妙融合,以生活流的叙述方式展现了国安斗争的另一面。当然,《对手》这么刁钻的角度可遇不可求。
这一回的《宿敌》,不像《对手》那么有颠覆性。若褒义地讲,它是“守正创新”,有当代国安反谍剧的传统路数,也做了一些戏剧上的创新。这种“守正创新”,鲜明体现在它的双线叙事上。
明线主要讲述国安干警郭伟杰(张开泰 饰)在调查“901所窃密案”的过程。
故事开始于2019年,滨海市“901所”的绝密文件被盗,国安干警郭伟杰受命调查此案。郭伟杰逐渐发现这起窃密案与19年前的一起航天城“十四院窃密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随着调查的深入,当年窃密案的经办人吴豫(廖凡 饰)成为这起新案的嫌疑人。为了揭开真相,郭伟杰开始回溯19年前的旧案,试图找出两案之间的关联。
郭伟杰(张开泰 饰),发现当年的旧案
这条线可看,但总的来说,意思并不那么大。它有着国安反谍剧的普遍困扰:如何将那些“高大上”的国安反谍工作做得通俗好看、引人入胜,而不至于显得有些空洞?
比如剧中有这样一个桥段。“901研究所”的服务器突遭网络黑客的猛烈侵袭。郭伟杰当机立断,迅速组织团队展开紧急排查与防御措施,但对手的攻击异常猛烈。负责网络技术管理的副所长何志飞亲自上阵,凭借精湛的技术迅速稳定了系统,并有效阻止了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黑客一方并未因此乱了阵脚,反而继续从容不迫地指挥着下一轮的攻击。郭伟杰见状,立即指示何志飞着手查找异常登录的授权码,坚信在众多的攻击源中定能揪出与“901研究所”相关联的蛛丝马迹。他们果然发现了一个名为林野的可疑用户。郭伟杰并未急于切断连接,而是示意技术人员继续深入追踪,以期揭开更多背后的秘密……
这个桥段单看字眼很紧张,但到了剧情的拍摄,就很“平”。观众很难理解黑客是如何侵入系统的,国安人员又是如何具体应对的,因为这些高科技手段在视觉呈现上缺乏具体的画面和细节,观众只能通过对话来了解这些技术手段,而看不到具体的攻击过程和防御措施,导致整个反谍过程就是“自说自话”。
台词让人“不明觉厉”,但具体怎么厉害并没有拍出来
剧中的科技攻防战几乎都有这个不足——提供的只是表面上的紧张。所以,明线主要还是靠一些传统的刑侦手法来制造吸引力。
当代反谍剧的高科技反谍桥段,几乎都是在台词上体现
剧集的暗线聚焦于19年前“十四院窃密案”发生后,吴豫如何一步步追查真相、揪出“宿敌”,为自己洗清冤屈的故事。
19年前,年轻的国安干警吴豫在窃密案发生后的抓捕行动中,为了阻止嫌疑人逃离,情急之下踹了抱住自己腿的嫌疑人,嫌疑人意外身亡。吴豫声称自己看到了一个戴渔夫帽、背后有纹身的神秘男人,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监控录像的证实,反而使他陷入无法自证清白的困境。吴豫受到处分,他一气之下辞职。
吴豫(廖凡 饰)遭到误解
离开国安局后,吴豫决定查清真相,为自己洗清冤屈。他制造了一起斗殴事件,故意入狱,以接近当年在酒吧看到的纹身线索。在监狱中,吴豫通过与“大哥”魏东山的交锋,发现了纹身的来源。
吴豫入狱
出狱后,吴豫跟随魏东山一同前往边境城市谋生,他深受魏东山的器重。吴豫帮助魏东山解决了一系列麻烦,也利用魏东山的关系网,逐步揭开纹身男背后的秘密……
吴豫查找纹身
观众不难猜出,19年前吴豫之所以离开警队以及入狱,是“卧底”工作的需要,以便揪出纹身背后的幕后主使,将窃取国家机密的庞大网络一网打尽。
由此,观众经由吴豫19年来的经历这一条线,看到的是一名国安警察,以卧底的身份,深入险境,一腔孤勇地追踪沉默的真相。这就让剧集跳脱出国安反谍剧的范式,而具备类似缉毒剧的类型魅力,有着较强的戏剧吸引力。
吴豫是卧底
比如吴豫作为国安警察长期潜伏,伪装成亡命之徒,经历了各种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体现了卧底元素;他与对手张弛(奇道 饰)之间的智斗、武斗以及心理战,构成了剧集的核心冲突,展现了警匪对立的紧张氛围;通过细致入微的侦查和推理,逐步揭开真相,凸显了推理元素;吴豫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不仅要面对外部的敌人和困境,还要处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他的痛苦、愤怒、不甘和坚持都让角色显得丰满立体;吴豫与姗姗来迟才出现的女主角黄萧(朱珠 饰)的相遇也带有黑色电影的意味;此外,吴豫在边境地区的行动,揭示了边境地区特有的地理风貌和社会环境,增加了剧集的奇观色彩……
单恋吴豫的女孩,死在吴豫怀中
换句话说,《宿敌》正是通过吴豫这一条线,弥补了当代国安题材“落地难”的困境。明线略显鸡肋,暗线才是看点——这也从剧名可见一斑。所谓“宿敌”,就是吴豫追踪了19年的敌人。宿敌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吴豫的命运,吴豫始终未曾放弃对宿敌的追踪,他与宿敌的斗争不仅是意志的搏杀,更是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吴豫与张弛19年前打过照面
虽然《宿敌》多少带有奇道导演此前一些作品的特点,比如导演太自恋、情节够抓马、逻辑太太跳跃,但是它也算是找到突破了国安反谍剧的“体寒”特质的一个路径,即类型融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当然,这个方法说到底也是治标不治本,对于创作者而言,最大的考验是如何突破国安反谍剧的一些客观限制,扎扎实实把剧拍好看了——这几年可还没有成功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