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人机送快递,打个“飞的”在城市间穿梭,城市空域巡检也不再需要人工……2024年,低空经济在政策引领和科技发展的双重推动下蓄势“腾飞”,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产业规模剑指万亿级,低空经济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代表。
11月12日至17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下称“珠海航展”)如约而来,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22家企业参展参会。本届珠海航展有多款无人机、无人船等无人系统装备“首展首秀”,来自山东的多家企业同样高调亮相珠海航展。
“黑马”无人机受追捧
本届航展在斗门莲洲机场开辟了第二展区——无人机无人船演示区。其中,一架来自山东的北极鸥BJO7-可变翼无人机吸引了众多观众和专业人士驻足。
北极鸥航空科技(山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爱民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北极鸥BJO7-可变翼无人机的性能,“这款无人机起飞后机翼可折叠起降,在空中可进行倾转翼后再续航,起飞重量可达150公斤、载重50公斤,后续根据市场需求可研制载重量从5公斤到300公斤的系列产品。”
李爱民介绍,该款无人机还可根据风速和天气的变化用矢量控制机头360度不断变化,用AI传感数据控制4个机头变角去平衡飞行姿态,并自动优化飞行平衡,根据气象条件时时优化飞行姿态。“用矢量控制360度变换来完成机头的自动AI平衡,这在无人机领域向前迈了一大步,可以说是首创。此外,机身涂料通电后在视觉AI控制下可自动变色并和所处的环境融为一体,兼具‘变色龙’功能,也成为很多专业人士关注的焦点。”
李爱民感慨,此款无人机研发过程非常曲折。“我们的研发团队在研究国内外无人机技术状况的基础上,反复论证修改,突破了众多技术壁垒,研发出了北极鸥BJO7-可变翼无人机,2022年底机型定型,2024年6月下线试飞。”
李爱民坦言,公司早就开始在低空经济领域进行布局。“2019年,公司成功注册了30个北极鸥商标。在新能源应用方面,电池版无人机飞行速度可达146公里/小时,氢能版无人机飞行速度可达170公里/小时。北极鸥系列无人机产品50公斤的载重量可飞行1600公里,空中续航20小时的机型也计划投入批量生产。”
据了解,近年来,山东积极支持低空经济龙头企业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构建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成长扶持、推动壮大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型企业“量质齐升”,培育广泰空港、艾睿光电、飞奥航空发动机等一批低空经济领域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企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无人机领域有太多值得挖掘和探索的板块,我们的研发团队将着力拓展真正的新型能源动力及储能类电池市场,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这也将赋能无人机产品展翅高飞的时间更久、动力更强。”李爱民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资本力量不断助力“硬科技”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此次珠海航展,鲁信集团直管企业鲁信创投旗下基金投资的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箭航天”)、珠海天晴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晴空天科技”)、江苏润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润孚动力”)、朝阳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航空航天领域龙头、创新企业携尖端“硬核”产品亮相,全面展示“硬科技”实力。
截至目前,鲁信创投已先期投资十余家行业龙头、创新企业,深度布局航空航天产业。“坚定扛牢地方国有创投机构使命担当,鲁信创投已先期投资布局蓝箭航天、北京微焓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微焓科技”)、鸿侠科技、宏科电子等十余家行业龙头、创新企业,持续助推与山东企业加强合作并落户山东。”鲁信创投相关创投经理表示。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24日,在山东海阳市附近海域,捷龙三号运载火箭采用“太空拼车”的方式将八颗卫星送入500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而这其中搭载“天雁15星”的热控分系统,正是由鲁信创投旗下基金投资的微焓科技的山东子公司负责研制实施的。
作为我国首家民营商业航天热控系统供应商,总部位于北京的微焓科技具备系统级、组件级、单板机的热管理系统设计和产品研制能力。“我们在2021年挖掘出这个项目,主要看重其在航空航天领域具备整星热控系统的研制能力,且团队成员均有参与国家重大型号的研制经验。双方携手后,我们积极对接产业链上下游和研究院所,助推其与山东大学技术团队深入合作,成功促成微焓科技于2022年在山东设立子公司,布局山东市场。”负责该项目的鲁信创投投资经理表示。
风口之下,低空经济已成为不少上市公司战略布局的新方向。Wind数据显示,目前A股已有70家公司被纳入低空经济指数,中信海直、中航高科等多家公司在半年报中提及相关业务规划,欲抢占这一新兴市场的先机。
据了解,下一步,鲁信创投将持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绿色低碳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关注颠覆性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产化替代项目,加快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体系,不断探索“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的新途径新举措。
产业培育迎来爆发
低空经济为何在今年迎来爆发?这背后离不开系列支持政策的“添柴加薪”。近日,《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基本形成济南、青岛市两核引领,东营、烟台、潍坊、日照、临沂、滨州等市多点支撑的低空经济发展新格局。
根据相关数据,近两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呈现显著增长。天眼查APP显示,截至目前,我国与低空经济相关联企业超6.9万家,2023年新增注册企业9000多家,较2022年增长38%。2024年以来,已新增相关企业6200余家。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山东、江西低空经济相关联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三地拥有企业占全国近30%。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封立树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涉及领域多,是一种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综合经济形态。
"山东低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全省拥有通用飞机和无人机整机、发动机、零部件和航空材料研发制造企业417家,低空经济规模303亿元。济南空天信息等产业集群初步培育形成,青岛作为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区已初具规模,具备空客H135直升机、DA50通用飞机、CH2000教练机整机制造能力。滨州大高航空高新产业园已初具集飞机制造、飞机维修、飞行员培训、通航会展、低空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通用航空产业园雏形。”封立树介绍,山东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下一步,山东将聚焦低空经济产业前沿技术和重大创新需求,建设低空监测网络技术、空地协同自主无人系统等省重点实验室,海上微纳卫星、空港地面设备等一批省技术创新中心,备案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山东航天人工智能安全芯片研究院等一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和技术创新策源地。
相关行业人士表示,从全国看,山东低空经济仍处于跟跑和培育阶段,总体规模较小,新兴业态不足。下一步,山东应以研发制造为核心,完善整机制造、关键系统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新型材料供应等全产业链,做强做优做大新兴产业集群,争创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