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谈丨NBA重新定义了“忠诚”,而标杆正是詹姆斯

全文3686字,阅读约需11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NBA球员的忠诚定义正在发生变化,从过去单纯的“对”与“错”二元对立,转变为双向奔赴的忠诚关系。

02由于NBA商业化和巨星抱团现象,球员和球队在决策过程中更加重视自身利益,导致“一人一城”神话逐渐消失。

03然而,在多元选择时代,球员更倾向于掌握自己的命运,如公开招募、指定交易和罢赛逼宫等。

04按照职业体育强者生存的铁律,巨星有挟才华以自重的资本,但“拿君俸禄,为君分忧”仍应是一条不容突破的底线。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撰文 | 于睿寅

克莱·汤普森墨镜一戴,佯装淡定地走进熟悉的大通中心时,迎接他的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夜晚。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情愫,绝不是那段温情款款的2分钟致敬视频所能涵盖的。当全场球迷摘下为本场特制的船长帽,挥舞着向这位过去13个赛季引导他们远航的“船长”致敬时,你即便不是勇士队和克莱的球迷,也很难不为这场面动容。

图片

这是成为独行侠队一员的克莱,第一次做客这熟悉而陌生的主场。故人依旧,科尔、库里、格林仍在熟悉的地方,连退役的伊戈达拉也亲身参与这不同寻常的团聚。库里用一次犯规“送”给好兄弟开场的两罚得分,继而又用招牌式的45度三分强力回应时,他有意识地指了指克莱——兄弟仍在,各为其主。

在早先接受采访时,克莱就表示和勇士队的心结已经放下了。2022年夺冠后勇士并未与他达成提前续约,让克莱觉得不被尊重;去年夏天勇士只愿意开出2年短约,年薪在2300-2400万区间,而克莱选择奔赴独行侠开出的3年5000万……这所有决定,关乎金钱,但金钱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其他的关键词,譬如尊重,譬如忠诚,都没有普遍接受的度量衡,更多是一种可与人言无二三的感受。

图片

图说:“功勋篮球”虽然也曾为人诟病,但真的解体了还是让人唏嘘。

从21岁到33岁,克莱将职业生涯的头13年全部贡献给了金州。如果把出生于1990年的他归于“1980年代球员”的尾巴,那出生在1981至1990这个区间的所有NBA球员,能实现“一人一城”的候选人,又少了一个。仍在保持竞逐这一目标的库里和格林,今晚穿着克莱再熟悉不过的战袍,站在他的对手侧。(注:退役球星中达成“一人一城”的哈斯勒姆、科里森都出生在1980年,应归于1971-1980这一批,和科比、邓肯、诺维茨基等一样。)

在NBA世界,“一人一城”曾经是忠诚的代名词。可如今,更多人明白这两者间不能简单画等号。忠诚有了更多的评判维度,不再是“对”与“错”的粗暴二元对立;而“一人一城”则成了需要球员和球队双向奔赴,可遇而不可求的终极形态。

属于克莱的夜晚,我们来谈谈忠诚。

“一人一城”时代的湮灭,怪球员还是怪球队?

在克莱之前,近几年“一人一城”神话破灭的故事中,最让人五味杂陈的一则,来自利拉德。在2023年夏天空降密尔沃基携手“字母哥”之前,利拉德已经在开拓者打了11个赛季,把22岁到32岁的年华都贡献给了波特兰。更何况,他能入选NBA历史75大球星之列,在许多人看来,“一人一城”为他加了好感分。

可曾经为“忠诚”代言的利指导,随着年岁的增长也不由得选择了“慕强”的捷径,于是批评者在他的荣誉介绍里加上了一条——“前一人一城”。可随着雄鹿双核在本赛季开端的不适配,另一条“一人一城”的故事线在最近也变得岌岌可危,这是后话了。

图片

图说:利拉德去年夏天终结“一人一城”,今年又要断了字母哥的“一人一城”吗?

这些事给人的教训是,千万不要过早地给忠诚以褒奖,至少不要大张旗鼓地这样做。俄城8月4日的“威斯特布鲁克日”、棕榈谷市12月29日的“保罗·乔治日”,都因为太过drama的提早秀恩爱,到曲终人散时变得难以收场。仿佛,再不会有达拉斯的“诺维茨基大道”那样见证长情陪伴的信物。

至于赛场外供人膜拜的雕像,更是要在球员职业生涯尘埃落定后,再谨慎地提上日程。在如今球员和球队的双向选择过程中,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会猜到谁被打脸。

如果退回十多年前,在多数人认知里,将“一人一城”之梦打碎的,多半是球队管理层。我记得2013年夏天采访科比时,问及当时加内特、皮尔斯被凯尔特人交易至篮网的观感,科比说:“忠诚这个词在NBA变得像是‘第22条军规’了。球员想要为球队效忠,但球队一个决定把你换走,OK,没问题;但如果你自己提议要被换走,那就不OK,有问题了。”

十多年过去,相信不管是球员还是球迷,再琢磨这番话时会反问:“有什么问题?”

那是老派忠诚的余晖。所以在他那一代球员中,还能诞生如邓肯、诺维茨基,以及科比自己这样与一城、一队相伴20年的血脉联系。可如今,虽然时代洪流总是向前,商业联盟依旧逐利,但不客气地说,最后一块体面的遮羞布在这个未必需要体面的年代被扯下,赤裸的人性,拷问着球员和球队心中的“终极利益”。

图片

图说:作为同龄人的科比和诺维茨基,会是超巨“一人一城”时代的绝唱吗?

于球员而言,经历了过去5年中疫情、战争、传奇名宿意外离世等多重“黑天鹅事件”,更珍惜当下的体验并竭力将个人价值最大化,给自己和家庭谋求可见的福利,是正常人活在当下的天然选择。于球队而言,经济下行的压力也让出成绩、带产能、降本增效的诉求愈加迫切,否则董事会不买账,股东不买账。

这样的矛盾永远都在,而“一人一城”时代的湮灭,永远都是双向作用力的结果。只不过当我们感叹“NBA终究是商业联盟”之时,以前更多是鄙夷管理层的无情,而如今更明白,球员不也公开透明地将自己生涯的黄金岁月“商品化”?

评判的多元,选择的丰富,和丰富的痛苦

其实早在科比“第22条军规”之叹之前许多年,球员忠诚的定义就已经被逐渐瓦解。随着“慕强”式的巨星抱团从个例逐渐变为主流,再到如今,阵容中有2名或更多超巨或准超巨,已经成为争冠球队的“标配”……金字塔尖的席位只有那么多,而越来越多“超级球队”的诞生,背后是资源的充足和再次分配;商业利益的趋势,和更加便捷的争冠之路,让NBA世界少了很多“没苦硬吃”的老派故事。当然,也丢失了不少宝贵的传统。

回望历史,2007年夏天加内特、皮尔斯和雷·阿伦的聚义,更多被描述成管理层运筹帷幄,巨星完美互补相互成就的正面案例。至于3年后詹姆斯、韦德和波什在迈阿密南海滩的抱团,因为更像是一则“私下串联,昭告天下”的密谋,且的确让当时NBA的主流价值观震撼不小,所以当事人始终顶着争议前行。直到2016年夏天杜兰特的那个决定……

图片

图说:绿军和热火“三巨头”开辟了联盟巨星抱团的时代,也引发了对于“忠诚”的再思考。

如今再评判,很少有人会将上述决定与“忠诚”挂钩。波什事后评论说,热火当年只是做了许多人不敢做的事,也算开风气之先,而2016年到2019年的那支勇士队比他们更配得上“超级球队”的盛名。至于杜兰特,以及在那之后发生的许多重大决定,大家无非都在走一条“质疑詹姆斯、理解詹姆斯、成为詹姆斯”的老路。走着走着,这仿佛成了NBA的主流路径。

这股风气甚至都前置到了大学阶段。2019年夏天,第一批“00后”昂首迈进NBA大门,而前十顺位中锡安、巴雷特和雷迪什都来自杜克大学(虽然日后的发展千差万别)。自知大学夺冠和提升顺位的窗口期比NBA更短,天赋异禀的五星高中生们在大学择校时就早早锁定目标,组建超级阵容——这更与“忠诚”无关了,因为大学生涯,如今普遍被用作为期一年的跳板。

告别“忠诚”与“背叛”的简单二元对立,价值评判变得愈发多元的当下,与其被突如其来的交易、被裁、不续约消息率先触达,球员更倾向于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谈感情,太奢侈,因为工作单位和打工人从来也不能或说不应该共情。于是,“公开招募”“指定交易”“罢赛逼宫”的锅纷纷扣在了球员头上。的确,有做得比较过的;可在多元选择时代的不确定性中,有时矫枉必须过正。

图片

图说:唐斯作为尼克斯一员重新面对老东家森林狼时,与爱德华兹交换球衣。

说得明白些,有正常情感的人在告别熟悉的城市、珍惜的亲友、让自己小有成就的单位时,难免不会生出离愁别绪。可是转变思路——待遇差一些的球员,常常是看到Woj和Shams的交易爆料,才知道自己成为球队“play的一部分”;待遇稍好一些的,管理层开着车上门拜访原本对新赛季踌躇满志的你,然后亲自告诉你,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唐斯先生属于后一种,那是今夏又一则“一人一城”故事的终结。

在这种情况下,球员先发制人的决定,又怎能被定性为“不忠”?那是趋利避害的人性使然罢了。

按合同办事,打好每场球,就是最大的“忠诚”

原本不被理解的决定,如今只道是寻常。站在球员立场上,从为城市留名、为忠诚代言的“圣人模式”,切换到为自己、为家人、为手头正在履行的这份合同负责,这一“凡人模式”,也是肉眼可见的变化。

这条底线,并不是在无限放低,只是在略显癫狂的当下,变得更加具象化了。

尤其是最近几个赛季中,巨星话语权主导的联盟风气之下,任性妄为、随即行事的例证越来越多。按照职业体育强者生存的铁律,巨星当然有挟才华以自重的资本,但“拿君俸禄,为君分忧”仍应该是一条不容突破的底线。可最近几年的离奇情节中,我们见多了伦纳德和恩比德负荷管理、欧文的奇谈怪论、哈登的声色犬马、西蒙斯的脆弱神经(后面这三位,在本赛季目前倒还是兢兢业业、稳定输出的),以及不胜枚举的私下串联、作妖逼宫等等——发生在休赛期还则罢了,有的甚至是赛季打到关键阶段才上演的“肥皂剧”,给到管理层辗转腾挪、谋求变通的空间都很有限。

图片

图说:詹姆斯前后效力了3支NBA球队,但因此就能评判他“不忠”了吗?

所以当批评者不理解地问,詹姆斯凭什么在NBA2K游戏中“忠诚度”一项顶格时,大可以这样回复他——职业生涯前20个赛季中基本完整地履行了每一个赛季、每一份合同,且给他效力的每支球队都带来至少一个总冠军,詹姆斯按照上述定义,的确能配得上满格的“忠诚度”。

别扯那些虚的了。按合同办事,打好每场球,就是最大的“忠诚”。

时代在改变。我们无法理解父母辈在一家单位干到退休,在一个岗位干到老是什么体验,父母辈也时常埋怨我们工作换得太勤,频繁跳槽缺乏常性,还辜负单位的栽培……没有简单的对错,只有合不合适。你没法向父母解释一次成功的跳槽所带来的各方面收益,要远大于你为了“报恩”原单位而一路苦熬的收获。职场社畜手中拿着得来不易的一纸合同,不敢跳槽,又担心被裁,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但不摸鱼、不作妖,在岗一天就全心全意服务一天的职业准则,相信父母和我们,不难达成共识。

图片

图说:这一代NBA超巨“一人一城”的终极神话,只能指望库里了。

转眼11月份了,又到了“金九银十”的跳槽季随风而逝,困于年终总结怎么写、年终奖发不发等永恒问题的时节。当然,我们不会轻易和代表资本的球队管理层共情,但面对着日进斗金而不知足、糊弄职场败坏风气的少数流量超巨,那我们肯定觉着跟“忠诚”两字不沾边。

还是那句话,如果忠诚的对象是赖以安身立命的技能、口碑、职场履历的话,那么,忠诚不会害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