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如何把握“验证”节奏?——张瑜旬度会议纪要No.99

图片


第99期旬度会议(2025年11月10日19:00),下文为简要版纪要:


【如何把握“验证”节奏?】

本次旬度聚焦如何把握验证的节奏,因为市场到了现在的位置,大家最为关注的就是验证的问题。在大势研判部分,我将汇报一下基本的看法:

一、基本的概念界定:什么是政策的验证?什么是经济的验证?

关于验证有两个范畴,一是政策方面的验证,二是经济本身方面的验证。一个的基本原则是:如果经济本身足够强劲,那么市场对政策的要求可能会低一些,因为经济已经有所反应。反之,如果经济未得到验证,市场对政策的要求会更高,只有政策持续加码才能满足市场的预期。所以,在经济证真和证伪的条件下,市场对政策验证的要求是不同的。

1、政策的验证:政策验证是指在明年两会之前,预计将有三轮政策发布期。第一轮是从九月份至今,第二轮是年底的政治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后,第三轮则会在明年两会前后。在明年两会之前,政策随时可能超预期,几乎没有被证伪的风险。因为真正的验证时间点需要等到明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届时将明确赤字率、经济增长目标、专项债特别国债规模,在那之前,所有的政策表态都是定调、而非清晰的量化的结论,所以在两会之前,政策随时可能证真但几乎不可证伪,所以市场情绪偏乐观的概率可能会更高,政策博弈易多难空。

2、经济的验证:经济的验证分两步:第一步,见到利润的预期,即利润的领先指标好转,例如M1,但由于M1受到今年禁止手工补息的扰动,所以需要另一个指标来交叉验证,即我们一直强调的企业居民存款增速差,该指标衡量的是经济循环的通畅程度,可以与M1一起作为利润的领先指标。第二步,见到实际的利润兑现,包括PPI好转、工业利润回升、A股利润回升等。


二、政策/经济的验证,与行情演化有什么联系?

利润验证与行情接续密切相关。历来行情转向,通常先是估值的修复,因为行情初期只看到了政策,企业利润本身尚未好转,所以多是EPS偏低+估值偏高的组合,持续时间可能在两三个月。之后当所有的行业都经历了估值修复后,静态估值来到高位,如果没有看到利润的验证,市场的流动性可能会慢慢衰减直到衰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9年初,彼时市场对经济回升有预期,所以在年初有三个月左右的躁动行情,但后续经济复苏并未验证,行情也基本结束。

如何能让行情继续推进?关键在于利润预期发生拐点,虽然静态估值很贵,但是动态估值可以消化,此时,市场反弹将进入到第二阶段——交易盈利预期。此时,可能相较于游资散户,机构更容易把握上市公司的利润改善,所以机构投资者获得阿尔法可能会容易一些。之后,等利润真正兑现时,静态估值也已经能消化,开始戴维斯双击,然后是利润的轮动。所以行情能否从反弹推进到反转的关键点,在于利润的预期能否接续。


三、如何运用利润领先指标,判断行情是否会从反弹推进到反转?

情景1:明年两会前后,未看到利润领先指标好转+政策符合/低于预期,市场可能再度面临资产荒。因为企业居民存款剪刀差领先利润约3个季度,从202512月往前追溯3个季度,大概是20253-4月,所以如果我们在两会前后还没有看到利润预期的转变,意味着2025年可能难以看到利润的兑现。而没有利润的兑现,市场会对政策的要求会更为苛刻,可能需要超过926zzj会议的力度,才足以支持市场再度上冲,如果只是符合预期或者低于预期,那么行情可能有所反复,市场风格或再度面临切换,市场意识到2025年可能再度面临资产荒,叠加化债导致广谱利率下行,利润将更为稀缺,在这种情境下市场对投资策略有肌肉记忆——高股息+长债,彼时两大资产可能将走向高度的泡沫化,而且因为市场的共识较强,其涨幅可能会远超预期。

情景2:明年两会前,已看到利润领先指标好转+政策符合/超预期,行情或从反弹切换至反转。在明年的三四月份之前,例如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因为一般预算的平账而导致突击开支,该部分支出可能反应到M1的修复,所以如果我们能在明年三四月份之前看到利润预期的拐点(两个利润领先指标),那么市场对两会政策的要求可能会放宽一些,符合预期或者超预期都可。在该情境下,只需要政策符合预期,基本就可以确认行情从反弹切换至反转,市场可能从纯流动性引致的估值反弹,切换至对利润的把握,机构的投资体感可能有所改善。

综上,我们基于目前的客观事实做了两个定义:什么是政策的证真/证伪,什么是经济的证真/证伪,二者共同影响行情的演化。最迟在明年两会前后,大的方向就将确定,是资产荒or反弹向反转的接续,也将见分晓。



完整会议内容,参见: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