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华民族故事——第二届浙台文学周侧记

潮新闻客户端

金秋十月,一场汇聚两岸文学情的盛会——第二届浙台文学周暨两岸儿童文学交流会于10月27日至31日在衢州圆满举办。本次活动以“创新两岸文学交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为主题,如同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连接起海峡两岸80余位作家、诗人和文学爱好者的心。

探寻衢州:聆听历史回响 感受文化底蕴

“让浙江、让衢州成为两岸作家寄托乡愁、安放心灵的文学之家。”中国作家协会港澳台办副主任蒋好书在开幕式上表示,希望大家开阔创作视野、激活文学想象,通过采风把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体验,转化成精彩的文学作品,让两岸读者看到祖国锦绣河山之美。

10月的衢州秋高气爽,金桂飘香。两岸作家们先后走进衢江区莲花镇、杜泽镇、高家镇,衢州城市展览馆、孔氏南宗家庙,江山市廿八都镇等地,用全新的视角打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图片

图片来源:衢州市委台办

莲花镇的古老祠堂,雕梁画栋之间尽显岁月的沧桑,作家们轻抚着斑驳的墙壁,那些庄严而神秘的家族庆典和祭祀仪式似乎在眼前重现。

杜泽镇的老街宛如一条时间长廊,两侧的店铺历经风雨,保留着古色古香的韵味。作家们穿梭其中,与当地居民攀谈,聆听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

高家镇则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作家们目睹了手工传统农具的制作过程,从选材到打磨,每个步骤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和智慧。这种对传统技艺的坚守,让他们感受到民间文化的深厚底蕴。

衢州城市展览馆是一部衢州的“百科全书”,以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全方位呈现了衢州的历史变迁、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巨大的沙盘模型生动展现了衢州的城市布局,从古老的街巷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从蜿蜒的河流到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作家们在这里感受到了衢州的活力与创新。

图片

图片来源:衢州市委台办

孔氏南宗家庙则宛如一位历史的守望者,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尽显古朴典雅,每一件文物、每一幅字画都承载着儒家文化的深厚积淀。作家们端详着古老的典籍,仿佛能透过纸张感受到先哲们的智慧光芒。

拥有“方言王国”之称的廿八都古镇,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徽式的马头墙、浙式的屋脊、闽式的土墙……不同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小镇中,作家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地域文化融合的魅力,仿佛置身多元文化的宝库。台湾著名作家、诗人詹澈兴奋地表示:“这里的每个角落都像是一部鲜活的历史书,我想把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传播我们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采风过程中,作家们不仅是传统文化的探寻者,更是中华民族故事的传承者。他们用心倾听历史的回声,用笔尖记录下所见所感,用情描绘衢州大地上的生活画卷。

两岸青年作家畅谈文学理想与创作感悟

10月28日下午,两岸青年作家和文学名家代表共聚一堂,围绕“两岸青年作家的文学理想与创作感悟”的主题展开交流座谈会,座谈会由浙江省作协副主席管平潮主持,两岸青年作家代表们悉心聆听、开怀畅谈、各抒己见,话题不断深入。

图片

图片来源:衢州市委台办

管平潮:我和台湾有很多交流,比如《仙剑奇侠传》小说就是大陆和台湾合作出圈的范例。说到创作感悟,我有四点心得:一、有所取舍。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就好,不用追求面面俱到;二、道术双全。写作的大方向、基础规律的研究,与具体写作技巧同样重要;三、慢即是快。与其很快写完却无人问津,不如好好打磨精品;四、我的新书最打动我的是“我”自己,因为在筹备创意阶段,我勇于突破自我,挑战新型故事。

慕白:我与台湾文学结缘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现代诗选》是我的后现代主义启蒙。两岸文学同根同源,我都喜爱。2010-2019年间,我与余光中、绿蒂、司马中原等多位台湾作家有过交往,包括听讲座、访学、出版诗集等。“水天相连心相亲,风雨同舟气相真”。诗歌无边界,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欢迎来温州文成,我温酒以待,愿多交流,共筑中国梦。

杨方:余光中、白先勇、三毛、席慕蓉等台湾作家的作品对我产生过巨大影响。2014年我在首师大做驻校诗人,与台湾著名诗人、翻译家陈黎先生深入交流了“诗与译诗”,他的语言实验和诗歌朗诵令人印象深刻,也期待此次文学交流同样丰富精彩。

曾郁云(台湾):我研究的是古典文学方向,可以说是古典文化的搬运者。在读唐诗宋词时我发现很多诗作中会提到衢州,我对于“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特别感兴趣,参观了非遗馆之后,我了解到杨炯出任过盈川(今衢州)县令,并且古典文化还有各种仪式传承至今,希望能把我的所见所闻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推广给读者们。

纪明宗(台湾):衢州对我来说非常亲切,希望衢州之行成为我创作的一部分。我们的脐带吸收着相同的文化母乳,大陆丰厚的历史积淀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我认为三个“间”也就是时间、空间和人间都会对创作产生影响,群体的精神交流会对创作的思维方式形成冲击,得以激发新的灵感,我想两岸交流的意义就在于此。

图片

图片来源:衢州市委台办

在热烈的交流氛围中,每位作家的发言都像是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引发更多的思考与共鸣。

两岸儿童文学作家热烈交流

儿童文学创作与交流是此次活动的重要板块,旨在通过创作理念的碰撞与融合,为两岸儿童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开幕式上发言,他建议两岸作家要与经典的文学作品为伴,与中华民族积累的优秀文学经典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从中汲取养分,将文学叙述转变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真正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图片

图片来源:衢州市委台办

10月28日上午,以“今天,我们怎样为孩子们写作”为主题的两岸儿童文学论坛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论坛分别由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方卫平、台湾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黄惠玲主持,海峡两岸的儿童文学名家们从多维视野的角度探讨了儿童文学创作的现状和未来。

余治莹(台湾):台湾和大陆的儿童文学有着相似的发展脉络,我们都面临着如何更好地与时代接轨,如何让孩子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找到阅读乐趣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融入一些现代科技元素,创作出更多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作品,让儿童文学成为孩子们心灵的滋养。 

粘忘凡(台湾):儿童文学作品是给小孩子看的,但也体现对这个时代、环境的观察。在创作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受去内化和沉淀,并转化为儿童能够接受的语言。

方卫平:儿童文学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我们的创作不仅要有趣味性、教育性,更要有深度和广度,要关注儿童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今天的交流,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要贴近儿童心灵,传递真善美。 

毛芦芦:作为儿童文学作家,我们的笔不仅要描绘孩子们的童年,还要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窗户。两岸都有丰富的民间故事资源,我们可以携手合作,相互挖掘、改编,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

通过此次深入交流,两岸作家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两岸文学同宗同源、情感互通,儿童文学创作承载着两岸未来的希望和梦想。

图片

图片来源:衢州市委台办

从探访衢州名城遗迹,到深度思想碰撞,此次活动的每个瞬间都凝聚着两岸文学同根同源的深情厚谊。作家们在古老的街巷中聆听历史足音,在现代化的展馆中探寻千年文脉,在交流座谈会上分享文学心路,带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各自收获了珍贵的创作灵感和深刻的感悟。本次活动虽已落幕,但浙台文化文学将继续谱写更多精彩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