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积极推动“生态修复+”模式,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十四五”时期,重庆选择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着力解决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协同上下游生态修复治理,保障三峡水库稳定高效发挥功能。11月11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消息,重庆积极推动“生态修复+”模式,加强与农业、文旅、游憩、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动能,促进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形成了忠县皇华岛等一批具有辨识度的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生态+人文 皇华岛成热门打卡地

忠县皇华岛,一座美丽的江心小岛,这里有湿地梯田,有生态人文,甚至有一座“宋城”。经过近年来生态修复和考古发掘,皇华岛如今正迎来各地游客上岛探秘。

“忠县皇华岛项目于2022年5月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围绕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开展提升工程。”忠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修复工程按照“保护文化遗产,展示生态之美”的思路,对全岛1.42平方公里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一方面,优化自然资源要素,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因地制宜补种乔、灌、草植被,实施林相改造、消落带治理,逐步构建起乔灌草搭配、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生态屏障;同时,疏通水系脉络,恢复稻田湿地功能,与原有的沟、渠、堰、塘、井、泉、溪等湿地形成网络,构建成岛屿小微湿地群。另一方面,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自然人文旅游综合体。皇华岛考古发掘出南宋军事及生产生活设施遗址、晚清村落遗址、古墓群、摩崖题记、明清石刻等人文景观,围绕考古遗址展示区、军事体验区、耕读体验区、衙署文化展示区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打造生态修复技术、宋代历史、考古工作等科普课堂,策划考古游学、生态人文等体验活动,建成了自然人文旅游综合体。自2023年国庆开岛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逐渐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村美民富产业旺 乡村蝶变展新颜

忠县忠州街道独珠村,三面临江,一面环山,形若明珠,嵌入江心,号称“万里长江独一珠”,故得名“独珠”,是长江三峡干流唯一的环江半岛。独珠半岛三面环江的地理特征以及江湾、湿地、半岛等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江村风貌,高密度生产生活带来了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生态问题,区域发展受到影响。

忠县在独珠村系统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土整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擦亮区域生态底色、改善耕种条件、促进农文旅产业发展,加快助推乡村振兴。

“以前村里的人基本上都进城打工,土地闲置杂草丛生,常住人口不到500人。”独珠村党支部书记吴顺祥介绍,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综合整治下,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发展了集民宿、餐饮、市集、艺术沙龙等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艺术综合体,同时组建强村公司,大力培育“独珠江村”区域公用品牌,引进智慧农业园、特色民宿等15家企业。家乡越来越美,产业越来越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返乡农民工回家创业,如今,村里全年累计游客量达到15万人以上。

据悉,重庆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幅员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跨越万州区、涪陵区、丰都县、忠县、云阳县、石柱县6个沿江区县。项目共划定8个修复单元,统筹部署9项重大工程,134个项目。

“目前,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总体进度89%,部署的134个项目已完工71个。”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周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