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230天下线10万辆车!雷军学马斯克睡工厂,刷新车圈量产速度

全文1509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小米SU7第10万台新车正式下线,仅用时230天,刷新新势力车企10万台量产车下线速度纪录。

02小米汽车官方表示,目标年底交付12万辆,目前累计交付约8.8万辆,最新一周销量为5500辆,较上一周增长7成。

03与其他新造车企业相比,小米汽车仅用一款车型取得显著成绩,领先问界汽车7个月,比理想提前15个月,甚至比小鹏和蔚来提前两年多完成。

04由于小米汽车销量持续上升,有业内人士预测,小米可能提前一周完成10万辆交付目标。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车东西
作者 | 迩言
编辑 | 志豪

雷军大清早车间补觉,10万台新车下线一觉搞定。

图片

▲雷军晒照大清早在车间补觉

车东西11月13日消息,就在刚刚,小米SU7 第10万台新车正式下线,在雷军和小米工厂员工共同见证下,小米创造新势力车企10万台最快下线纪录!

同时,小米汽车官方表示,小米汽车工厂将持续扩充产能,目标年底交付12万!

而雷军在今天清早发微博称,他自己经常去工厂,今天一大早在车间眯了一会,一觉醒来,已经完成生产10万台!

图片

▲雷军发博称已经完成量产10万台

雷军晒出睡工厂的照片似乎也在向马斯克致敬,当初特斯拉陷入产能地狱的时候,马斯克直接睡在工厂,帮助工厂完成产能提升。

据悉,小米SU7自发布到今天,小米汽车生产10万台仅花了230天,平均一天下线435台新车!

作为汽车行业新入局玩家,小米汽车这个生产速度比问界汽车快7个月,比理想提前15个月,甚至比小鹏蔚来提前了两年多完成,在头部新造车中实现了断层领先。

图片

▲部分头部新造车量产10万台用时

更重要的是,小米汽车仅仅凭借一款车SU7取得当下的成绩,这也和其他玩家拉开了差距。

图片

▲小米SU7

小米汽车10月已经达成了2万台销量,截至上周日大致累计交付了8.8万辆,最新一周销量为5500辆,较上一周增长7成,距离总交付10万辆还有约1.2万辆。

也就是说,按照现在的交付速度,小米甚至有可能提前一周完成10万辆的交付。

一、230天量产10万台新车 比问界快7个月

新人玩家小米,刷新了新势力车企10万台量产车下线速度,仅用时230天。

横向对比来看,蔚来从2018年5月27日首台ES8量产车下线,到2021年4月7日,用时1046天,完成了从1到10万台的量产跨越。

图片

蔚来ES8

小鹏汽车在2018年12月实现第一款量产车小鹏G3上市交付,到2021年10月完成品牌第10万台整车正式下线,用时1034天。

图片

▲小鹏G3

2021年10月28日,理想汽车第10万辆整车在江苏常州生产基地正式下线,用时708天,刷新造车新势力十万辆整车下线速度新纪录。

AITO问界自2022年3月开启首款车M5交付以来,于2023年5月27日,第10万辆量产车正式在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迎来下线,用时448天,是当时最快达成这一里程碑成绩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图片

▲AITO问界M5

小米汽车无疑是新造车梯队中发展最快的车企,但也应该辩证来看,现在造车的难度跟第一批新造车玩家入局的时候极为不同,各项技术都更加成熟,小米吃到了技术发展的红利,所以能够呈现如此快的发展态势。

二、周销增长至5500+ 有望提前一周实现10万年销

截至目前,小米已经完成了10万台车型量产,距离实现10万台交付也不远了!

而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小米汽车在11.4-11.10期间周销量为5500辆,较前一周增加2400辆,增长约77.42%,排名也从第八位上升到了第六位。

图片

▲小米汽车近期销量变化

此前小米汽车的周销量连续多周破最高纪录,提前两天达成了10月交付2万辆的目标,而本周销量较上周回升,应该是10月末冲刺交付量集中交车的影响已经过去。

并且根据网络上博主的爆料,小米汽车上周新增锁单继续突破5000辆,这说明小米汽车手中还有很多订单。

图片

▲博主爆料小米上周新增锁单突破5000辆

此前,小米汽车多次强调了预计11月将提前完成10万辆全年交付目标。

而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小米汽车从开始交付至今已经大致交付了8.8万余辆,距离10万辆还有约1.2万辆,如果小米维持现在的周销数据,甚至可能会在两周后就实现10万销量,提前一周实现目标。

结语:小米入局搅动行业风暴

小米汽车作为行业新入者,仅仅入行三年,但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传播能力显示出了显著的竞争力。

量产10万台,小米SU7用了不到8个月,小米汽车更是凭借单款车型领跑一众新造车“前辈”,充分彰显了小米汽车的硬核战斗力。

泼天量产订单和流量背后,是小米位于第一梯队的营销能力,面对小米汽车的巨大流量,“友商”可能需要转变思路,可以积极学习小米的营销策略,促进新能源领域的正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