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舞荧光棒、万人大合唱,追忆炽热青春、纵享集体狂欢……当前,演唱会经济在成都持续火爆,当地文旅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成都已举办各类营业性音乐演出4100余场,吸引观众超440万人次,带动综合消费53亿元。
如此漂亮的“演唱会+”经济数据不只出现在成都,国内不少城市也有类似的表现。比如,在演唱会、体育赛事等拉动下,前三季度苏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18.5亿元,同比增长5.0%。
“演唱会+”作为“行走的GDP”,可以与城市旅游、商业、交通、餐饮等多个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条。成都、苏州等地的数据背后是城市活力与魅力的充分展现,也是“演唱会+”模式巨大经济效应的直接体现。事实上,以演唱会为契机,拉动地方消费,正成为不少城市的主动行为。
“演唱会+”之所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宠,其中一个原因是演唱会精准地击中了现代人的情感需求。此外,演唱会还具有较强的集聚效应,不仅能够为城市带来直接的门票收入,也可以拉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相关消费。
这种“一人演唱,全城受益”模式,无疑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蓝海。
然而,也必须看到,“演唱会+”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需要城市管理者精细化的规划与执行。以苏州为例,该市发布的《进一步促进文旅体联动丰富产品供给的意见》,不仅提出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等提供资金补助,也体现了城市政府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刻理解与前瞻布局。这种扶持,为“演唱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当然,“演唱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这就要求城市在享受“演唱会+”红利的同时,其相关部门也要做好相应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一是要有明确的城市定位与品牌塑造。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这些都是“演唱会+”模式可以深入挖掘的宝藏。通过举办具有城市特色的演唱会,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还能让游客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感受到城市的魅力。
二是要加强产业链的建设与完善。从演唱会的策划、组织、执行到后续的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专业的团队和完善的机制来保障。
三是要注重创新与多元化。要不断探索新的表演形式、互动方式和技术应用,以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演唱会+”模式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通过线上直播、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让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感受演唱会的氛围;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目标观众,提高演唱会的上座率和影响力。
总之,“演唱会+”的兴起,是城市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的结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更多城市的共同努力下,“演唱会+”将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作者:余明辉;编辑:曹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