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杨秋云
“截至11月8日,临淄区共完成实地核查320处,完成率为70.1% 。”自淄博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文内简称:“四普”)以来,临淄区的文物普查人员组成多个工作小分队,前往各文物点开展普查、核查、卡边、认定等相关工作。
泱泱齐风、大美齐地,临淄是一座文脉悠长的城市。自姜太公封齐建国,临淄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成为当时东方最为繁华的城市,被誉为“东方古罗马”。相继涌现了齐桓公、管仲、晏婴等明君贤臣,留下了“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的精彩故事。这里有世界上第一所官办高等学府“稷下学宫”,与古希腊的柏拉图学园堪称世界东西方文明的“双璧”。这里还有世界足球的起源——蹴鞠。据《战国策》和《史记》记载,2300多年前蹴鞠活动已经流行于齐国故都临淄。
临淄是一座文物富集的城市。悠久的历史为临淄留下了浩繁的文化遗产,代表齐文化的物质遗存90%以上分布在境内,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74处,馆藏可移动文物3万多件,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据介绍,本次“四普”自2023年底开始启动,主要针对的是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和认定。2024年6月,“四普”外业阶段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自10月1日起,‘四普’工作顺利转入外业第二阶段,我们将集中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对171处遗址类文物点进行卡边、认定、复核。”临淄区文物局局长许晓文表示,在此次外业工作中,文物普查团队中的资深成员们,不仅肩负重任,更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对文物点的边界、文字描述、标本认定等环节,逐一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进行比对修正,本着尊重客观事实的原则,对文化遗产进行了新一轮的确认和调查。每到一处,都“现场开方、据实抓药”,他们以认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同时,文物普查团队中的资深成员们,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既实用又富有深度。“四普”工作不仅是一次岗位练兵的机会,更是展现团队凝聚力的舞台。
“每天几乎都是10小时的工作强度,小雨天气也没有停止野外工作。”临淄区文物普查组长孟凡强表示 ,这样高强度的外业工作让“90后”文物普查员格外兴奋,他们进行地面取土记录,捡拾标本认定,信息线上录入,每一项都一丝不苟地完成,遇到特别难以辨别的,年轻文物普查员们主动向一线的资深老师们“求教”,见到水洼,他们也会迫不及待地清洗标本,让这些历史的“见证者”露出“真面目”。
普查队员岳希磊介绍道,所有工作完成后,他们会操作无人机,从高空为遗址留下一张“写真”。这些年轻的文物普查员们不怕吃苦,任劳任怨,他们在这里不仅获得了成就感,更深刻体会到了文物工作的深远意义。
“四普”是一次文物领域的家底大盘点,在临淄这样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地域,更是显得重要和富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