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层高职管理者期待的“新双高”

自20世纪末高职教育大发展以来,我国高职教育一直处在政策指路、专家引路、院校赶路的发展生态和节奏中,并由此推动高职教育走过了以合格评估为标志的初创期、以示范(骨干)和优质重点校建设为标志的建设期、以“双高”建设为标志的成熟期,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独特类型,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版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随着上一轮“双高”建设落下帷幕,新一轮“双高”建设正蓄势待发,各级领导、各方面专家都陆续释放、解读着新一轮“双高”建设的新变化。作为一线职教工作者和管理者,笔者心目中所期待的“新双高”到底是什么?

一是产教融合更扎实一些。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新双高”要突出“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所谓“产教融合高质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教育与产业的呼应,学校的专业设置要契合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教学与生产的呼应,课程的设置与内容的选择要与岗位工作过程相契合,增加人才培养的适应性。要实现真正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光靠学校或企业都还不够,政府的力量不可或缺。要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纳入地方政府考核范畴,强化政府责任。地方政府则要建立专门的统筹协调机制,从产业布局信息、专业设置导向与政策激励、人才需求规模、企业专家与院校教师的互聘、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等方面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从深处、细处、实处推动产教融合。要避免文件政策一出,真到推进落实层面就困难重重的现象。高职教育扎根地方办学,为企业培养未来产业大军,哪个地方的产业工人培养越精准,哪个地方的产业转型升级效能就越高。

二是话语体系更简洁一些。从一种高等教育类型来看,高职教育发端时间较短,有发展活力是好事。但与之相伴的一个问题是新概念、新词语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如光是围绕产教融合的,就有职教联盟、职教集团、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型城市、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开放实训中心、公共实训基地、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共同体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只几年,热闹非凡,但真正沉淀下来有含金量的却不多。而一线高职教育工作者,则疲于应付,占用了大量宝贵的时间精力。事实上,一种教育类型的成熟,重要的不在于外在表达,而是内涵积累。忙于外在表达,难免内涵薄弱。希望“新双高”的话语体系更简洁一些,真正回归教育本身,更专注高职教育的类型内涵深化与提升。

三是学校自主空间更大一些。多年以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习惯了项目驱动模式,大项目从示范(骨干)校到优质重点校再到“双高”校等,小项目更是漫天飞舞,不计其数。上至学校领导下至老师,主要精力就是围着项目转,报项目、评项目、查项目等。以至院校同行见面,聊的常常是你们是什么校?你们获得了哪些项目?有哪些标志性项目?一旦项目在手,帽子效应迭加,似乎就可以“一览众山小”了。“新双高”建设,在大的方向引领确立以后,笔者希望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间,真正从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特色发展、未来发展等着手,给出学校自己的方案答案,避免千校一面。院校建设发展的真正主体一定是学校自身。事实上,高职发展20多年以来,已经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办学探索案例,体现了地方院校的办学自觉,更让学校保持了持续的办学活力。

四是教师育人环境更安静一些。教育仿如农事,唯宁静可以致远。教师更不应该是战斗者,而应是安静的园丁。这些年高职发展,项目为王,党建项目、课程思政项目、科研项目、教学建设项目、师生竞赛项目还有各色案例,教师在课堂之外,几乎把所有的工作精力都投向了项目,献给了项目材料,真正思考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育人的时间反而少了,更遑论从兴趣出发来培养自己的学科研究方向,积累研究成果,反哺课堂。期待“新双高”为教师创造更安静的教育环境,真正从教育规律出发,从教师个体的成长规律出发,可以静心做事,专心育人,以教师的扎实实践来给出“新双高”建设周期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答案,让教师真正成为主角。

五是学生获得感更实在一些。教育的全部使命是促进人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最高目标。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强调“新双高”要“支撑好,服务好”,首先是人才支撑和人才服务好。希望“新双高”建设能够真正引导学校围绕学生做好两件事。一件是真正提高培养过程的质量。学生的成长品质,来自于一时一时的积累。可供选择的课程资源、课堂的质量、实训基地的先进程度、教师的素养和专业水平、各类育人活动丰富程度、对学生的创意支持程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成长质量,要把“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真正落到实处,以响应新生代多元化的成长需求。一件是扎实做好毕业生跟踪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评价,不能简单以一个就业数据和若干个优秀学生来代替毕业生的整体评价。学校要真正跟踪了解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胜任情况、所学与所做的差距、薪资待遇情况、生涯发展空间等,然后分析研究,以终为始,校正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培养方式,以至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通过专注做好这两件事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事,让学生在“新双高”建设的引领下得到最大增量的收获。

期待“新双高”,新在生态,高在品质。行稳才可致远。

(作者系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执行校长)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