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游客1:风景挺好的,这都秋天了,颜色比较丰富。秋景现在看的正是时候 游客2:秋景现在看的正是时候,风景挺宜人的。
赵女士:时间间隔如果能缩短肯定更好,这样更方便一点,间隔缩到30分钟之内我觉得都可以接受,现在有的间隔有两个小时,确实有点久。
电话:现在没有观光车,政府不让开了。 记者:那您这个私家车多少钱? 电话:两个人最少也得给50元。
游客1:其实这么长的距离可以看看周边是不是有合适的摆渡车。 游客2:主要不清楚我们走到上面之后会不会有接驳车给我拉回来,哪怕花钱都可以,如果是能拉回来的话就可以走得更远一点,肯定玩得更深度。如果没有的话只能是从前面就往回返。
王先生:原来那小路都挺好的,但是去年那场大雨全都给冲了。你没上山里去呢,好多指示牌路我都给冲没了,得陆续修复。基本上每个月我得来几趟,每次来都有不同的风景,怎么走都可以。
游客1:就是那个万福梯上去之后下来的小道没有提示。我们熟悉不代表每个人都熟悉,也可能绕大路再往前走时间就很长了。 游客2:盘山这种要是一条道往上走,一条道往下走其实还好,如果岔路多的话,标识多一点还是可以的。
皮皮:那个坡那块连一个牌都没有,就很容易找不着下山的路了。
工作人员:这是一条中线,还有两条线路,原来这路边都有牌子,后来好像去年那一场洪水给冲的,后来就没有修好。
游客1:目前北京市比较好的图书馆一个就是国家图书馆,一个就是这儿。洗手间、热水都全,环境也好。 游客2:喜欢它的原因是里面有好多好多有趣的书,还有一个专门看电影的地方,感觉空间比较大,科技感比较足。
市民:驾车就停到这地下的停车场,从那边的电梯口上来, 感觉都不错。
市民1:我骑自行车过来了,公交车平时只有一趟317,班次比较少,得等20分钟到半小时吧。我觉得最起码10分钟来一趟比较合适一些。 市民2:就坐地铁然后倒公交车过来的,感觉不是很方便,因为刚才我坐的通游专线大概等了有个20多分钟,差点打个车过来。 市民3:地铁确实是到这还是有一些距离,可能再有个摆渡车,发车间隔小一些会更好。
市民:我看新闻说是10点到12点之间15分钟一班,但我不确定现在是不是已经错过末班车了。从11点半到现在11:45已经过了,也没有来车。我希望那个时刻列表写的清楚一点。
董瑾:旅游的需求被改变了,所以我们的旅游设施、道路交通的路线、接驳的连接方式一定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要不断去提升的。除了硬件的提升,软性的信息的有效传达也很重要。旅游区的交通地图标准有没有?信息的传达是否详细?我这条路多长,这条路的坡度是多少,然后大概行走的难度是多少……最主要的就是要把这些最基础的信息补足,才能够真正解决游客最需要的问题。我们中国文旅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交通一定是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交通让游客触达到他想去的地方,同时又在线路融合上赋予内在的意义,给他能够了解这个地方有什么特色,有什么不同,我觉得这个是从旅游交通的角度一定要做的。
您遇到过这类事件吗?
评论区一起聊聊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