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当为教师遮风挡雨

如今,当校长已满11年。在这11年里,我始终坚守两个身份,一个是校长,一个是教师。虽然当了校长,我会时刻提醒自己“首先是一名教师”。我也很怀念当一线教师的14年,也感恩这14年。如今虽然角色有所不同,但我始终认为,当好校长要学会为教师遮风挡雨、保驾护航。

我曾在菏泽市定陶区黄店镇中心校工作4年,负责管理16个定点小学、6个教学点,还包括全镇所有的幼儿园。有人称我为“大校长”,虽不完全认同,但这一个“大”字,却让我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工作第二年的夏天,一个彪形大汉找到了我。他的胳膊上全是文身,脖子上套着一根很粗很长的链子,还带了两个妇女,一副目空一切、盛气凌人的样子。互相认识之后,他们就开始告状,告的是他们村小的校长。三个人七嘴八舌,列举了校长的三大“罪状”,强烈要求把校长撤掉。等他们发泄完,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也基本掌握了。村里之前有个幼儿园,是村支书的家人租用村小的闲置平房办的民办幼儿园。后来我们争取到了专项建设资金,拆除了旧园舍,建起了新的幼儿园,准备举办自己的附设幼儿园,不再外租。因此,村支书的家人感觉个人利益受损,心理不平衡,就唆使人找到我挑拨离间、搬弄是非。搞清是非缘由之后,我很自信、很严厉地告诉他们:“学校办得好不好,校长作风正不正,我最清楚。撤不撤校长,那是我的事,你们管不着,村支书也没有权力管。”看我态度很坚定,三个人悻悻地离开了,从此再也没来过。

这件事情过后,其他学校若有一些类似现象,在刚有苗头阶段往往就烟消云散了。

试想,如果当时我胆小怕事、息事宁人,如果当时我没有观点、没有棱角、没有担当,可能就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就会在其他学校引发连锁反应,那校长还怎么干、怎么管?

4年的工作比较顺利,教学质量、办学特色、教育水平逐年攀升。但我总感觉,作为一名“大校长”,离学生太远,离教师太远,离教学太远,离教育太远。

2017年,我申请回城,担任定陶区第二实验小学首任校长。从此,我摆脱了一些行政束缚,成了一名“真校长”。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担任城区实验小学的校长又谈何容易。现在的一些家长维权意识过强,动不动就到学校“兴师问罪”,动不动就跟学校要说法,学校有时快成了“无限责任公司”。

一天下午,低年级的一位教师送学生放学离校,一位女性家长从教师手中接过孩子,想了解一下孩子在校情况,于是二人就攀谈起来。谈话间,这位家长聊起了家庭琐事,于是越说越来劲、越说越激动,突然,就倒在了地上。原来,这位家长患有心脏病。急救车将家长送到医院,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她的生命。

教师很痛心,我们也很心疼,本想发动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为不幸的家庭捐款,尽我们一点绵薄之力。但始料未及的是,出事的第二天,这位家长的亲戚和朋友就聚集到学校门口,找教师和学校要说法、要赔偿,提出了一些无理要求,还强烈要求面见当事教师。在这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校长应该如何决断?我没有让那位教师“抛头露面”,自己走在了前面,而且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含糊、不退让、不妥协。教师没有错,我们为什么要承担责任呢?我不能让教师吃亏,更不能让大家寒心。闹了几天,家长看得不到什么便宜,也就再没有掀起什么太大的波澜。

还有另一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

每个班里总有一些非常调皮的学生,而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教师打也不是、骂也不是,严也不是、宽也不是,严宽之间很难把握好“度”。因此,在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难免会出现“失误”和“失度”。

一个周末,有家长打电话给我,说自己的孩子被教师打了,语气很不和善,情绪非常激动,扬言要上告教育局,还要诉诸媒体。我迅速去了解情况。原来,这个孩子很调皮,在班里带头捣乱,班主任气不过,想拿戒尺吓唬吓唬他,没想到孩子一躲闪,戒尺打在了胳膊上,多方核实之后,确实是教师的无意之失。我一再向家长解释,家长却认为我袒护教师,始终不依不饶。有教师害怕事情闹大,担心会给学校抹黑,就商量着买些礼品到学生家里去看看,当面解释清楚,给家长道个歉。我坚决不同意。是学校的脸面重要,还是教师的尊严重要?为了学校的荣光,不顾教师的感受,这样的事情绝不能做。周一上学,孩子的父母带了一群人要找教师理论,要求教师必须当面道歉。在我办公室,一群人不依不饶。闹够了之后,我很坚决地表示,担任学校校长几年来,只要不是教师的主观原因,我从来不允许教师随意向家长、学生道歉。如果非要道歉,那就让我来。也许是有所顾忌,也许是因为我的坚定,家长的态度随之转变,事情最终得以平息。

我不时在想,教师若随意向家长和学生道歉,那尊严何在?教师没有了尊严,还怎样教书育人?又怎能教出有尊严的学生?

从“大校长”到“真校长”,我认为,做一名好校长,除了要关心学生的成长,还要有一颗“为师之心”,想教师所想,为教师服务,把教师放在手心里、记在心头上,当好教师的“挡风墙”“遮雨棚”,真正为教师遮风挡雨。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第二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11月13日第6版 

作者:郭宝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