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教育家精神激发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内生动力

张 薇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引领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现高素质专业化。教育家精神不是教育家才有的精神,不是少数教师才有的理想,而是所有教师共享和共同的精神追求。高质量的乡村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则是高质量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教育家精神以强大的精神内核和价值为引领,激发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内生动力。

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理性认知,激发自我建构动力

教育家精神属于意识范畴,有传续、维持、整合和导向作用,乡村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本质上是自我建构的过程,即从“现实自我”到“理想自我”的社会化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既要符合践行教育家精神与教师自我发展与建构的目的,又要遵循教师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外在客观规律,体现了二者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践行教育家精神是为了乡村教师更好地自我建构,而自我建构则内在地需要教育家精神的正确引导和规范。乡村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感性认知不断向理性认知过渡,通过自我建构获得自我认知的实践理性,进而推动理性实践,实践理性和理性实践的相互作用形成实现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认知方式和行为不断解构和重构,使乡村教师自觉地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于心。因此,只有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理性认知,乡村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实践活动才能增强目的性与自觉性,才能够及时地监控、调整自身专业成长,教育家精神的产生与践行才成为可能。

提升对教育家精神的情感认同,增强行动转化动力

“需要是人对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条件依赖关系的自觉反映” ,情感需求是构成人性的基本要素,也是人类与动物区别的关键特征之一。随着物质需求的不断满足,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特别是情感上的需求,变得日益重要和明显。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积累,还涉及情感体验,这些体验反映了乡村教师的个体需求和外在客观世界的关联性与耦合性。当“他者”的态度、行为、思想、价值观等与教师自我需求相契合将激发积极的情感认同,进而提高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而失调和异化的情感亦会降低教师专业成长动力。因此,提升乡村教师对教育家精神的情感认同,关键在于不断满足乡村教师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激发乡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乡村教师对教育家精神产生正向情感,以及自觉、自发地肯定与向往。其中,物质生产为精神提供了必要的生活资料基础,但也不能取代对精神自由的追求。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家精神不仅作为一种理念存在,更转化为推动个体行动的强大动力,在理性认同之外形成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在追求这种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为个人的信念,并以此为精神坐标,激发内生动力。

坚定对教育家精神的坚信坚守,提高目标追求动力

人的主体性就是要重视在实践中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即主体对于主客体关系的自觉性、主体的选择性及主体的创造性。人的主体能动性是自觉性、选择性和创造性三者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自主性,即个体凭借内在意志实施价值判断的一种能力体现。选择性,则是个体以个人需求为基础,依循个人喜好与认知框架,对社会信息展开筛选性接纳的行为表现。创造性,是指个体通过创新条件、改造客观环境从而达成对现实的超越,此为个体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人类从创造性出发,能够运用内在尺度和客观尺度,进行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诸如意志、觉悟等精神要素,在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扮演着导向角色,彰显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自觉主动性。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具体教育实践,是中国教师群体精神群像的高度凝练。当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冲击乡村教师的精神世界,因此,教育家精神作为一种价值引领,必须坚定乡村教师对教育家精神的坚信、坚守,通过发挥主体性能动力,为乡村教师提供价值觉悟的尊重与引导,使教育家精神成为每位乡村教师追求的超越性价值。

落实对教育家精神的自觉践行,锻造精神物化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不仅是物质的反映,精神转化为物质亦是精神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同时,马克思进一步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精神力量转化为实际的物质力量是其转化为物质成就的前提条件,因此,精神力量向物质力量的实践性转变,成为助推实践主体内在动力形成的核心环节。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因此践行教育家精神也应回归实践,在持续的教育实践中不断确证其真理性,而其实现更依赖于实践的推动。此外,乡村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的有机统一,精神物化动力作为精神外化为物质的中介力量尤其如此。培养教育家精神的物化动力,关键在于解决如何将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教育实践的具体行动,从而真正实现乡村教师对教育家精神的弘扬与践行。

〔作者:张薇,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昌吉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基金项目:2024年新疆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能动性的运作机制研究”(WKJDJSZD2402)。〕

编辑:李雪薇;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