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市公安局水上治安分局(以下简称“水上分局”)获公安部通报表扬,水上治安分局治安大队一级警长罗蕴实获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通报表扬。
其中,水上分局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昆仑2023”专项行动成绩突出集体,水上分局治安大队一级警长罗蕴获评2023年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表现突出个人。
这份优秀“答卷”背后,是水上分局多年来探索建设生态警务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水上分局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安全领域违法犯罪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着力优化打击整治策略,启用云南省首个“水上生态警务室”,24小时屯警滇池草海水域,拓展“公安+行政+群众”联动执法模式,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约束和澎湃的内生动力,坚决扛牢保护水域生态环境责任。
厚植昆明水警生态警务理念
水上分局紧紧围绕省公安厅和市公安局关于构建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工作要求,持续为打造滇池水域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地、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贡献公安力量。
牢固树立和践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全面推进“两湖”(滇池、阳宗海)、“两江”(金沙江、珠江)保护治理。
以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努力构建生态环境情报信息“研判网”、“平安长江”水域“防控网”和民生领域突出问题防控“整治网”,持续推进四级“河(湖)警长制”建设,建立完善“行刑衔接、联动执法、情报研判、群众发动、线索举报奖励”机制。
建设生态警务室和屯警点
草海水域常年平均水深2.3米,湖面面积10.8平方公里,湖岸线长23公里。近年来,随着滇池污染治理和湖滨生态湿地综合效能提升,环草海水域“网红”景点星罗棋布,治安防控点多、面广、线长。
每逢周末、节假日及观鸥季节,整个环湖区域游客人数剧增,草海水域已成为旅游热度大幅提升、沿湖景观最密集、休闲娱乐普选率最高、客流量最大、水岸交汇最普遍的区域。近3年来,水上分局共接报滇池水域救助类警情500余起,成功救起落水人员260余人次。
为有效应对草海水域应急救援、水上治安防控等复杂形势,水上分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的理念,在海埂大坝北码头趸船上层建立生态警务室和水上应急救援屯警点,抽调3名民警、6名辅警进驻生态警务室,24小时屯警水面,不断探索实践草海水域“打、巡、管、联、宣”、水岸“一体推进、一体治理、一体保护”的生态警务新模式,持续擦亮滇池草海生态警务新品牌、金招牌。
强化生态警务建设
水上分局全面推动生态警务建设,既是公安机关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民生警务、绿色警务、发展警务理念在公安工作中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落实。
探索构建“生态警长”守护体系。充分发挥水上分局作为市公安局“河长办”“禁渔办”和市级“河长办”“禁渔办”联系部门的职能作用,明确“生态警长”职责,统筹“河(湖)警长”“生态警长”管理,不断探索“生态警长+”模式,推动牵头警种、属地公安齐抓共管。
探索构建生态联动共治体系。在不断加快生态警务室层级化(市级和区县级)、规范化建设基础上,坚持联动共治,力争水务、滇管、渔政、生态环保、交通运输等涉水涉环行政职能部门派员进驻生态警务室合署办公。
在重点水域和核心保护区建立联勤警务站或联勤指挥中心,汇聚行政职能部门、民间团体、春城“红袖标”治安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各类事件处置、执法联动和问题共治,探索构建“信息联通、力量联合、执法联动、问题联处、区域联防、救援联手”的全市水域共治共享工作格局。
云南网记者 赵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