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11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李雅雯)湖南省儿童医院接诊了一例糖尿病患儿,年龄仅6个月,而她并非该院接诊的最低龄糖尿病患儿。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标准”答案。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这种“甜蜜”疾病再次引起关注。糖尿病是否与遗传有关?肥胖人群是否更容易患病?如何缓解这种疾病的低龄化趋势?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访多个医院,了解更多这个关于“甜蜜”的难题。
6个月婴儿酮症酸中毒,确诊糖尿病
天天(化名)自出生以后,吃得好睡得好,是爸爸妈妈眼中的“天使宝宝”。
但她满了6个月后,家人发现孩子有点不太对劲,精神状态不太好,经常会呕吐,而且嗜睡。因为爸爸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家人怀疑天天也有患病的风险,便带着孩子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最终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有遗传因素,小龄孩子发病比较多。”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郑曦介绍,天天不是他接诊的最低龄的糖尿病患儿,还有新生儿就被确诊的。
据介绍,糖尿病分为很多种类型,每种糖尿病都有自己的特点。2型糖尿病最常见,占全部糖尿病的80%至90%,多发于中老年人和肥胖者;而1型糖尿病则更“偏爱”青少年儿童,多发于14岁以下孩子。糖尿病和遗传有一定关系,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的,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要明显高于一般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发病“低龄化”,2型糖尿病患儿大多肥胖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糖尿病发病人数超过400万人,患病总人数超过1.17亿人,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此外,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知晓率仅为36.5%。郑曦透露,对于儿童糖尿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在上升,其患者数已占全部糖尿病患者数的5%,并且每年以近10%的幅度上升。
“除了1型糖尿病的低龄化,2型糖尿病目前也是这个趋势。”郑曦表示,原因与儿童肥胖有很大关系。
为了更多孩子的健康,今年8月,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14部委联合发布《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将儿童列入重点人群,明确校园内限制销售含糖饮料并避免售卖高糖、高脂食品,控制肥胖等相关危险因素,提升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
“现况确实让人担忧,以前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儿,都是16、17岁的,现在7岁的都有了。”郑曦表示,2型糖尿病是由于遗传、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等原因造成的,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患儿大多是胃口很好、体重控制不住的“小胖墩”。
警惕不良饮食习惯,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1型糖尿病需要终生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通过运动、调整饮食减肥,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郑曦介绍,很多大人认为糖尿病是成人病,对于孩子发病的症状不太了解,导致不少患儿都是发生了严重的酮症酸中毒后才来就医。
专家介绍,糖尿病早期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部分患者因血糖急剧变化可直接表现为脱水、循环衰竭或昏迷等酮症酸中毒症状。
当孩子出现“三多一少”症状,或者不明原因的呕吐、嗜睡、精神萎靡,需要警惕是否患了儿童糖尿病,及时就医。
家长要监督孩子食用少糖、少盐和低脂食品,摄入更多水果和蔬菜,增加运动量。日常饮食上,主食需粗细粮搭配,副食蔬菜种类多样,不要多吃“洋快餐”等高热量食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湖南省儿童医院糖尿病公益活动中,1型糖尿病患儿在接受检查。)